[实用新型]适用于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的上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2776.8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7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尚可;崔铁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源动力(大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08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穿戴 肩部 助力 骨骼 上臂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提高穿戴舒适度的适用于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的上臂机构,设有支臂(1)及纵向与支臂(1)相接的手臂支撑框架(2),在手臂支撑框架(2)外套接有包裹套(3),所述手臂支撑框架(2)的横向长度小于或等于人体上臂围度的1/2,在包裹套(3)下面设有柔性臂套(4),所述包裹套(3)横向两端分别与柔性臂套(4)两侧相接且至少一端是通过设置在包裹套(3)上的第一连接件(5)与设置在柔性臂套(4)外表面的第二连接件(6)相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肩部助力外骨骼的上臂机构,尤其是一种可提高穿戴舒适度的适用于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的上臂机构。
背景技术
工业外骨骼是一种新兴的工业用可穿戴式助力设备,其中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能够为穿戴者提供上臂的随动支撑力,在自由跟随人体手臂运动的情况下为人体手臂提供提升助力。现有的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包括穿戴部分及对称设置的上臂机构,而上臂机构有支臂及纵向与支臂一端相接的手臂支撑框架。现有的手臂支撑框架外套接有包裹套,在包裹套上设有手臂绑带,使用时通过手臂绑带将包裹套(手臂支撑框架)包裹在穿戴者手臂上。存在如下问题:
1. 由于支臂及手臂支撑框架均是刚性材料制成的刚性结构,虽然与人体手臂接触时有弹性包裹套衬垫,但也会产生压力集中点而导致穿戴者上臂不适。
2. 手臂支撑框架的横向长度必需大于人体上臂围度的2/3才能够实现包裹,大尺寸的刚性结构不仅影响手臂血液循环及散热,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刮碰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穿戴舒适度的适用于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的上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的上臂机构,设有支臂及纵向与支臂相接的手臂支撑框架,在手臂支撑框架外套接有包裹套,所述手臂支撑框架的横向长度小于或等于人体上臂围度的1/2,在包裹套下面设有柔性臂套,所述包裹套横向两端分别与柔性臂套对应相接且至少一端是通过设置在包裹套上的第一连接件与设置在柔性臂套外表面的第二连接件相接。
所述包裹套上表面设有两条横向平行的固定带,所述第一连接件设在固定带的端头,所述柔性臂套下表面设有两条横向平行的固定带,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固定带的端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最大区别是在包裹套下面设置了与包裹套横向两端相接的柔性臂套,通过柔性臂套将包裹套(手臂支撑框架)固定在穿戴着的上臂表面,无需包裹套(手臂支撑框架)包裹手臂,手臂支撑框架的横向长度只要小于或等于穿戴者上臂围度的1/2即可。支臂及手臂支撑框架所受的拉力通过柔性臂套而分散,避免产生压力集中点而导致穿戴者上臂不适的现象;同时可避免穿戴者手臂血液循环受阻、散热及发生刮碰等现象,大大提高了穿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臂及手臂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穿戴式肩部助力外骨骼的上臂机构如图1、2、3、4所示。与现有技术相同有支臂1及纵向与支臂1相接的手臂支撑框架2,在手臂支撑框架2外套接有包裹套3,与现有技术不同是手臂支撑框架2的横向长度小于或等于人体上臂围度的1/2,在包裹套3下面设有柔性臂套4,包裹套3横向两端分别与柔性臂套4对应相接,包裹套3一端可以与柔性臂套4通过缝制等方式固定相接,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包裹套3上的第一连接件5与设置在柔性臂套4外表面的第二连接件6相接,可根据上臂尺寸自行调节松紧。最好是在包裹套3上表面固定两条横向平行的固定带7,第一连接件5设在固定带7的两个端头,柔性臂套4下表面设有两条横向平行的固定带8,第二连接件6设在固定带8的两个端头。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可以是卡扣、尼龙搭扣等连接件,两端头的连接件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实现连接、拆卸即可,方便连接使用及拆洗。柔性臂套4采用轻薄透气且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是套筒结构,亦可是一端与包裹套3内表面通过尼龙搭扣连接的平面结构,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连接后而形成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源动力(大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赤源动力(大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2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喷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车免调节能撒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