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部液体充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2969.3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6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吕常辉;杜亚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菲诗商贸(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3/42 | 分类号: | B65D83/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液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底部液体充装结构,包括有外壳、排气内套、底部密封圈、顶部密封圈、充液导柱、弹簧;外壳具有第一空腔,外壳连接有底壁,底壁开设有加注口;排气内套与第一空腔保持有侧向排气间隙;排气内套具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具有顶壁,顶壁开设有上端让位孔,第二空腔具有下端让位孔;排气内套与外壳形成有底部排气间隙;充液导柱具有过液通道,充液导柱设有通孔;充液导柱装入第二空腔,充液导柱伸出上端让位孔;弹簧套设于充液导柱;底部密封圈设于充液导柱的下侧;如此,通过排气内套与外壳的结构设计,利用底部密封圈、顶部密封圈分别实现对排气、注液的启闭进行控制,确保在注液排气顺畅,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易于生产制作及组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补充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底部液体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喷液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现有的喷液瓶,在生产时通常在瓶内一次性灌好液体并对其进行封装,使用者一旦将瓶内的液体用完,就无法向空瓶内补充液体,只能丢弃空瓶。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底部增设液体充装结构的瓶子,通过瓶子底部与注液装置连接以实现将液体补充进瓶内,但是,在进行液体补充时,瓶内的气体排放流畅性欠佳,同时,液体充装结构设计复杂,组装麻烦,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底部液体充装结构,其通过排气内套与外壳的结构设计,利用底部密封圈、顶部密封圈分别实现对排气、注液的启闭进行控制,确保在注液排气顺畅,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易于生产制作及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底部液体充装结构,其装设于瓶体底部,所述瓶体的底部具有注液孔、排气孔;包括有外壳、排气内套、底部密封圈、顶部密封圈、充液导柱、弹簧;
所述外壳具有第一空腔,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有底壁,在底壁上开设有加注口;
所述排气内套装设于第一空腔内且相对外壳位置固定,所述排气内套与第一空腔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侧向排气间隙;所述顶部密封圈对应注液孔下方装设且相对外壳位置固定;所述排气内套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具有顶壁,在顶壁上开设有上端让位孔,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具有贯通加注口的下端让位孔;所述排气内套的底部与外壳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底部排气间隙;
所述充液导柱的内部具有过液通道,所述充液导柱的上段部位设置有连通充液导柱外部与过液通道的通孔;所述充液导柱装入第二空腔内,所述充液导柱的上端伸出上端让位孔;所述弹簧套设于充液导柱的外周;所述底部密封圈设置于充液导柱的下侧;
未充液时,底部密封圈封住底部排气间隙,通孔被顶部密封圈封住;
充液时,底部密封圈、充液导柱一同向上位移,弹簧变形,底部排气间隙下端敞开并经加注口与外界相通,通孔露于瓶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内套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若干上下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空腔的内壁面围构形成前述的侧向排气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于排气内套的外周侧面沿周向间距均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密封圈的下端具有限位台阶面,其限位台阶面匹配于外壳的底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密封圈的下端自限位台阶面往下延伸有凸部,所述凸部匹配于加注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液导柱的下端往外延伸有止挡部,所述底部密封圈位于止挡部下方,所述弹簧的下端受限于止挡部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菲诗商贸(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奥菲诗商贸(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2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