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PWM的三相全桥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3069.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5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亮;刘昭才;徐嘉;高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95 | 分类号: | H02M7/5395;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wm 三相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PWM的三相全桥控制电路,MCU设有四个I/O口输出PWM信号分别为IO1、IO2、IO3、IO4,电路U2主要包括电阻R1、R2、R3、R4、R5、R6、三极管(或MOSFET等其他开关器件)Q1、Q2、Q3。仅需要MCU4个I/O的三相互补PWM信号输出电路,降低了对MCU的选型要求,降低了电路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PWM的三相全桥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三相全桥驱动电路大多使用MCU或者PWM发生器输出三相6路两两互补的PWM信号。此种方法要求MCU必须有多路的PWM输出且具有互补输出功能,提高了对MCU或PWM发生器的要求,使电路成本上升。相比此种电路,本文提出一种利用MCU的4个IO输出3相互补PWM的电路。该电路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对MCU要求较低,降低了电路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仅需要MCU4个I/O的三相互补 PWM信号输出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PWM的三相全桥控制电路,MCU设有四个I/O口输出PWM信号分别为IO1、IO2、IO3、IO4:
电阻R1的一端与MCU的IO1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MCU的IO2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PWM1H为高侧输出端,一端与电阻R1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PWM1L为低侧输出端,一端与电阻R2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电阻R3的一端与MCU的IO1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MCU的IO3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PWM2H为高侧输出端,一端与电阻R3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PWM2L为低侧输出端,一端与电阻R4及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电阻R5的一端与MCU的IO1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MCU的IO4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PWM3H为高侧输出端,一端与电阻R5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WM3L为低侧输出端,一端与电阻R6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
所述PWM1H的另一端输出连接HVIC或IPM的H1IN,所述PWM1L的另一端输出连接HVIC或IPM的L1IN;
所述PWM2H的另一端输出连接HVIC或IPM的H2IN,所述PWM2L的另一端输出连接HVIC或IPM的L2IN;
所述PWM3H的另一端输出连接HVIC或IPM的H3IN,所述PWM3L的另一端输出连接HVIC或IPM的L3IN。
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PWM的三相全桥控制电路,利用4个IO口即可实现三相PWM互补输出,整体电路简单可靠,降低了电路总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图1为基于PWM的三相全桥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U2主要包括电阻R1、R2、R3、R4、R5、R6、三极管(或MOSFET 等其他开关器件)Q1、Q2、Q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3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纳装置和自助结算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备降系统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