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混色流光效果的汽车车内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6296.9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4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8/00;F21V9/40;B60Q3/64;B60Q3/62;F21W106/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流光 效果 汽车 车内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混色流光效果的汽车车内灯,包括导光元件、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控制器,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分别设置在导光元件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均包含可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发光元件,将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三种原色光的发光元件同时或依特定时序或随机地发光,并且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分别从导光元件的两端投射进入导光元件内部传导,从而在所述导光元件内产生混合颜色以及光线流动的视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内部的照明及装饰用灯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混色流光效果的汽车车内灯。
背景技术
基于使用寿命较长且省电的理由,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照明、警示或装饰等用途的光源已成为目前普遍的趋势。以汽车车内的装饰用灯为例,目前大多采用LED作为光源,然而,由于单颗LED所能发出的灯光强度有限,因此,通常需要数颗LED来组成一组灯具,也因为一组灯具所用的LED数量较多而使得成本较高,并且直接由LED发出的灯光也较不柔和。
中国台湾第M310297号专利案提供了一种发光棒,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LED灯具必须使用较多数量的LED晶粒,致使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以及灯光较不柔和的问题。其技术手段是利用单颗或少量LED晶粒作为光源,从一长条形导光棒的一端或两端往导光棒内部轴向地投射光线,使光线进一步由设在导光棒局部表面的反光元件反射出导光棒,进而使得整条导光棒产生柔和的灯光,能提供照明、警示或装饰等用途。然而,该现有专利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使装饰灯产生光线流动及混合光线颜色的视觉效果。
当以LED为光源作为装饰灯并且要产生流动光线的视觉效果时,传统上需要布置大量LED,再配合控制器来控制各LED依预定的时序发光,利用视觉暂留的效应在视觉上产生流动光线的效果。此外,由于目前已知的一个LED只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光,并且因为各LED是依时序控制来发光,因此,倘若要使装饰灯产生混光效果,必须布置很多能够分别发出不同颜色光的LED,并且在变化发光颜色的选择上也极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混色流光效果的汽车车内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汽车车内装饰灯欲产生混光效果时必须布置大量能够分别发出不同颜色光的LED致使成本较高,并且在变化发光颜色的选择上受到很大限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混色流光效果的汽车车内灯,包括导光元件、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控制器,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分别设置在导光元件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均包含可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发光元件,将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三种原色光的发光元件同时或依时序或随机地发光,并且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分别从导光元件的两端投射进入导光元件内部传导,从而在所述导光元件内产生混合颜色以及光线流动的视觉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光元件为板片状。
优选的,所述导光元件为长条状。
优选的,所述发光元件为LED,并且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LED被封装成为一个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混色流光效果的汽车车内灯只要以少量的LED光源(仅包含可发出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LED),通过控制各LED或同时或依时序或随机地发光,即可使光线从导光元件的两端投射至导光元件内部传导,并且两端所投射的光线在导光元件内部混合以改变发光颜色,更借由动态地改变投射的光线的颜色而在导光元件中产生各种颜色的变化,从而具有混合光线及光线流动的视觉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控制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发光强度,以控制两光源所投射的光线在导光元件内部混合的位置,让导光元件的发光具有层次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未经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62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支持360度弯弧护栏
- 下一篇:冰箱门体组件以及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