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型固态继电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6722.9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9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阳琳玲;刘锦彬;吴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硅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23/31;H01L23/367;H03K17/78;H03K17/08 |
代理公司: | 35203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继电器主体 本实用新型 安装框架 电阻芯片 发光芯片 功率芯片 接收芯片 载片台 光敏 固态继电器结构 电压型 塑封体 体积小 散热 包覆 载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型固态继电器结构,其包括继电器主体以及包覆住继电器主体的塑封体;所述继电器主体包括安装框架、电阻芯片、发光芯片、光敏接收芯片、功率芯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发光芯片、光敏接收芯片和功率芯片分别安装在安装框架的第一载片台、第二载片台和第三载片台上、电阻芯片安装在第二引脚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散热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压型固态继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固态继电器是由发光器件、光接收器件、功率器件等电子器件组成的集成组件,固态继电器具有两个输入控制端和两个输出控制端,它既有放大驱动作用,又有隔离作用,很适合驱动大功率开关式执行机构,较之电磁继电器可靠性更高,且无触点、寿命长、速度快,对外界的干扰也小,已被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有的固态继电器中,一般为电流型固态继电器,采用电流来驱动发光器件发光;而要从电流型固态继电器变成使用方便的电压型固态继电器需要在固态继电器输入端接入与发光器件串联的外置电阻,比较麻烦。
另外现有的固态继电器一般在PCB板上安装发光器件、光接收器件、功率器件,然后通过塑料外壳包裹住PCB板上的发光器件、光接收器件和功率器件,并往塑料外壳中灌入环氧树脂。由于功率器件工作时发热量大,而PCB板的散热性能有限,为此需要增加内置或外置的散热器,这使得固态继电器的体积较大,而且制造工艺复杂。另外现有的固态继电器的发光器件和光接收器件直接采用光耦,光耦体积大,这也使得固态继电器的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散热好的电压型固态继电器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压型固态继电器结构,其包括塑封体以及塑封在塑封体中的继电器主体;所述继电器主体包括安装框架、电阻芯片、发光芯片、光敏接收芯片、功率芯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外端均穿出塑封体;所述安装框架包括金属材质的第一载片台、第二载片台和第三载片台,第二引脚内端形成一电阻芯片载片台;所述第一载片台与第一引脚相连且电性连接,所述发光芯片安装在第一载片台上并与第一载片台电性连接,电阻芯片安装在电阻芯片载片台上并与电阻芯片载片台电性连接,发光芯片通过金属丝与电阻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载片台与第一载片台相邻,所述光敏接收芯片安装在第二载片台上,一导光胶体包裹住光敏接收芯片和发光芯片;所述第三载片台面积大于第一载片台和第二载片台;第三载片台与第四引脚相连且电性连接;所述功率芯片安装在第三载片台上并与第三载片台电性连接,功率芯片与第三载片台紧密抵靠,所述功率芯片通过金属丝与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功率芯片还通过金属丝与光敏接收芯片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载片台上设有至少三个通孔。
所述继电器主体还包括安装在第三载片台上并与第三载片台电性连接的保护芯片,所述保护芯片通过金属丝与第三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保护芯片为TVS芯片。
所述保护芯片和功率芯片处于第三载片台的同一侧上。
所述电阻芯片、发光芯片、光敏接收芯片、功率芯片处于安装框架的同一侧上。
所述第一载片台、第二载片台和第三载片台均为铜材质。
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一载片台一体成型,第四引脚与第三载片台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将继电器主体直接塑封在塑封体中,能有效阻断水汽及其他污染物对电阻芯片、发光芯片、光敏接收芯片、功率芯片的侵蚀,而且相比较现有的固态继电器,不需要塑料外壳,使得本实用新型体积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硅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硅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6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