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人工湿地耦合生态滤池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0370.4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9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孔明;张毅敏;王磊;管祥洋;张爱国;张孝飞;张卫东;管小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陈彬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人工 湿地 耦合 生态 滤池 循环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人工湿地耦合生态滤池循环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研究技术领域。它包括依次连通的人工湿地区、初沉淀池、氧化沟、二次沉淀池以及终检区;二次沉淀池设有与终检区连通的出水口,该出水口设有脉冲电源供电的电极;终检区设有两道出口以及用以控制出口开启或关闭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其中一道出口为排放口,另一道出口与人工湿地区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针对复合性污染水进行处理,实现水体的高效净化,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研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人工湿地耦合生态滤池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张的城市、过度使用化肥以及各种工厂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使得水资源现状不断恶化,近半数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不断爆发的水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毒性有机物污染,以及各类复合型的污染等等,令人触目惊心。当污染物质的介入,导致水体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便会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体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体具有自净功能,当进入水体的有害物质的数量在允许范围内时,水体能够通过自身的修复消除污染物的影响;而当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水体出现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复合型污染物随各种途径排入或渗入水体,形成了依靠单一手段无法处理的复合型污染水。人工湿地、生态滤池、化学处理法等都是常见的比较单一的净化污染水的手段,虽然,每种方法针对不同污染物的处理存在各自的优势,但面对水体中含有各类污染物的复合型污水时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比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9019791 A,公开日:2018.06.19,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系统,该水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和斜管沉淀池、搅拌装置、循环泵和泥砂分离器,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和斜管沉淀池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通设置,该设备具有占地小、处理高效、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好的特点,但出水中易存在化学试剂残留,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能够充分且有效的处理复合型污染水,不少研究尝试将合适的处理方法糅合,同时添加新的手段以最大程度的净化复合污染水。比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5399275 A,公开日:2016.03.16,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污水依次进入隔栅阻拦、好氧生物硝化池、沸石反应池、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吹脱塔,该处理方法,结合了多重滤水系统以及氮磷处理系统,具有出水水质好、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8975599 A,公开日:2018.12.11,公开了一种芦苇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湿地池、格栅井、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第二湿地池、第三湿地池;间设置第一水质检测井,第三湿地池的出水口端设置第二水质检测井,该系统利用阶梯式设计,减少了机械设备的运用和现场操作人员,增加回流的设计,提高了脱氮除磷效果。
但上述专利均存在处理路径极长,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出水水质没有保障,没有考量不可见因素对系统进行水处理造成的破坏,而盲目排出;且上述设计水体流动运行不畅,处理效率低、若发生堵塞,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复合污染水的水处理,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耦合生态滤池循环处理系统,将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电化学处理进行合理偶合,能将复合污染水的污染因子充分逐层处理;
针对系统中不可见因素对水处理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添加终端监测系统,并在终检区设置双重出口,唯有达标水可排出使用,防止不可见因素对达标处理水的造成破坏后盲目排出;
为了将每一步骤对污水的处理作用发挥至最大,对人工湿地区、初沉淀池、氧化沟、二次沉淀池以及终检区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0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叉袋的倒置式铲齿
- 下一篇:一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