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绝缘塑封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3298.0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9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洋;杨凯锋;施嘉颖;顾红霞;王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查鑫利 |
地址: | 226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塑封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绝缘塑封器件,本实用新型的覆铜陶瓷片开孔的设计增加其整体高度,最大化的保证了覆铜区域的面积,可大幅增加装片有效区。最大可封装6090um*6330um3000um*5000um芯片组合,可容纳多种版面芯片两两组合,满足市场大部分产品需求,从而保证经济效益;覆铜陶瓷片总厚度为1.24±0.05mm,在封装双台面产品时,可保证芯片沟槽内有足够量的塑封体填充。产品可顺利通过3000‑3500VRMS绝缘电压,保证产品可靠性;采用头脚一体引线框架,可保证框架结构及尺寸的一致性,相比于传统散热片架与绝缘陶瓷片与引线脚架的生产模式,一体式框架与覆铜陶瓷片的的装配更为简便,生产效率可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封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内绝缘塑封器件。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领域中,常见的内绝缘塑封因需达到一定的绝缘要求,其结构及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采用绝缘陶瓷片。一般采用0.5±0.05mm的陶瓷片。生产过程中,为配合陶瓷片,通常采用头脚分立式框架结构,则存在生产步骤繁琐,生产效率降低,以及由于分立式的框架结构导致的烧结效果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如上述采用绝缘陶瓷片制备成的内绝缘塑封器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陶瓷片厚度为0.5±0.05mm,在封装双台面芯片时,芯片沟槽下方塑封体填充高度为635μm左右,塑封体填充量较少,可能导致产品无法顺利通过3000-3500VRMS左右的绝缘电压;
(2)传统绝缘陶瓷片或覆铜陶瓷片受框架影响,最大尺寸一般限制到与框架防水槽齐平。这种类型的陶瓷片大幅减少其载片区域,可封芯片尺寸受限,陶瓷片利用率低下;
(3)传统内绝缘塑封器件因其采用陶瓷片的缘故,框架一般为头脚分立式结构(个别封装类别采取分粒式散热片框架)。生产过程中需多次组装框架,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烧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脚框架位置偏移,空洞偏大等问题。又因其特殊结构,框架尺寸一致性不能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绝缘塑封器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内绝缘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覆铜陶瓷片,所述散热片、覆铜陶瓷片之间设有塑封体,所述散热片上连接引线脚,所述覆铜陶瓷片边缘设有铜引线片。
所述覆铜陶瓷片,以距离覆铜陶瓷片上端中点3.5mm处为圆心开孔,孔径为φ4.5mm,开孔底端与覆铜区域上端预留安全距离1.15mm,覆铜区域左右边线与陶瓷片两边预留距离0.88mm,覆铜区域底边与陶瓷片底边预留距离0.24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覆铜陶瓷片开孔的设计增加其整体高度,最大化的保证了覆铜区域的面积,可大幅增加装片有效区。最大可封装6090um*6330um 3000um*5000um芯片组合,可容纳多种版面芯片两两组合,满足市场大部分产品需求,从而保证经济效益;覆铜陶瓷片总厚度为1.24±0.05mm,在封装双台面产品时,可保证芯片沟槽内有足够量的塑封体填充。产品可顺利通过3000-3500VRMS绝缘电压,保证产品可靠性;采用头脚一体引线框架,可保证框架结构及尺寸的一致性,相比于传统散热片架与绝缘陶瓷片与引线脚架的生产模式,一体式框架与覆铜陶瓷片的的装配更为简便,生产效率可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散热片;2、覆铜陶瓷片;3、塑封体;4、铜引线片;5、引线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3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加工用夹具
- 下一篇:一种翅片式蒸汽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