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业污染土壤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6817.9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7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津;兰慧娟;黄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林青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污染 土壤 修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农业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土壤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带动加热装置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两个纵向、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板,由上至下依次横向、滑动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压座及支撑座,所述上压座和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一侧面上均设有多个上下咬合的齿块;将需要修复的土壤放置于支撑座上,随后,升降装置带动上压座在开始下降,并对支撑座上的土壤进行压制,并且,加热丝开始工作,在加热丝的作用下,使上压座和支撑座在对的土壤进行压制的同时对土壤进行加热,进而在上压座和支撑座的作用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土壤进行加热,避免加热效率影响土壤正常修复过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目前市场上的土壤修复装置大多是利用加热或间接加热的方式,使土壤内部的有害物质加热挥发,并且目前使用的加热装置不能够完全的对土壤进行加热,进而便直接影响到土壤的修复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业污染土壤修复装置,旨在解决目前使用的加热装置不能够完全的对土壤进行加热,进而便直接影响到土壤的修复过程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农业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土壤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带动加热装置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两个纵向、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板,由上至下依次横向、滑动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压座及支撑座,所述上压座和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一侧面上均设有多个上下咬合的齿块,且每个齿块的内部均设有加热丝。
优选的,齿块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板所在面相互平行;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齿块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上压座的内部开设有出水孔和储水腔,所述出水孔位于齿块内部,且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储水腔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衔接板及固定于衔接板顶部的气缸;所述衔接板固定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气缸下方的伸缩端贯穿衔接板并与所述上压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给储水腔提供水源的注水组件,所述注水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板一侧的水箱,所述水箱内安装有水泵,输水管连通于储水腔与水泵出水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注水组件还包括伸缩水管,所述伸缩水管位于衔接板与上压座之间且一端与储水腔连通、另一端与输水管连通。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所述上压座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壁上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且所述上压座通过滑槽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衔接板设有护板及固定于护板的固定装置,且护板的一端的通过铰接于所述衔接板,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衔接板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业污染土壤修复装置,通过设置上压座、升降装置、支撑座和加热丝,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需要修复的土壤放置于支撑座上,随后,升降装置带动上压座在开始下降,并对支撑座上的土壤进行压制,并且,加热丝开始工作,在加热丝的作用下,使上压座和支撑座在对的土壤进行压制的同时对土壤进行加热,进而在上压座和支撑座的作用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土壤进行加热,避免加热效率影响土壤正常修复过程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6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