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上升管换热器的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8864.7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5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武良辰;武兆乾;常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7/00 | 分类号: | C10B27/00;F28D7/04;F28F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煤气 余热 回收 上升 换热器 排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上升管换热器的排水装置,具体包括焦炉上升管换热器、排出管、连接部、换热盘管;其中焦炉上升管换热器外壁固定设置有一环形的外腔,换热盘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腔内;所述排出管通过连接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排出管的排出端口与外腔连通。本装置通过设置排出管将换热盘管内发生漏水时出现的水及时排出,避免水通过换热器进行焦炉炭化室,防止对焦炉炭化室的炉墙砖造成破坏。同时,排出管直接通过过滤装置、冷却装置进行过滤净化、降温后进入盘管内,作为循环水使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焦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上升管换热器的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焦过程中,焦炉会产生650℃~750℃的荒煤气,约带出炼焦耗热量的37%的热量。通过循环氨水喷洒可以将650℃~750℃的荒煤气冷却至80℃~85℃,最终在初冷器中利用大量循环水冷却。然而,通过冷却工艺不仅造成荒煤气中大量的中高温余热被浪费,而且还会消耗大量氨水和电能,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目前关于荒煤气余热的利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在工业中已开始利用。
在工业中荒煤气余热主要用以产生蒸汽,根据资料记载,一般产汽量为0.08t~0.12t(吨)蒸汽/t焦,所产蒸汽作为热源可以用于焦化生产用汽。但是这种工艺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艺设备复杂,投资高;二是生产蒸汽受锅炉操作影响,热回收效率低;三是蒸汽作为热源,是能量的单向循环,使用效率低,而且部分蒸汽进入焦化废水中,因而增加了废水量。然而,目前在处理上述产生的废水时,仍然没有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时,产生废水如何处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上升管换热器的排水装置,具体包括焦炉上升管换热器、排出管、连接部、换热盘管;其中焦炉上升管换热器外壁固定设置有一环形的外腔,换热盘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腔内;所述排出管通过连接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排出管的排出端口与外腔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部为法兰,通过紧固装置一端安装在外腔的外侧壁,与外腔连通,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排出管的进水口端口。
作为改进,所述焦炉上升管换热器连通焦炉炭化室,所述换热盘管呈S型或螺旋型盘绕在上升管换热器的外壁上。
作为改进,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有一级过滤单元、二级过滤单元,其中过滤装置的进口端连接排出管的排出口端,过滤装置的排出口端连接换热盘管的一个进水端。
作为改进,还包括冷却装置,设置在过滤装置排出口端与换热盘管进水端之间,且与一控制阀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上升管换热器的排水装置,通过设置排出管将换热盘管内发生漏水时出现的水及时排出,避免水通过换热器进行焦炉炭化室,防止对焦炉炭化室的炉墙砖造成破坏。同时,排出管直接通过过滤装置、冷却装置进行过滤净化、降温后进入盘管内,作为循环水使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焦炉上升管换热器;2、排出管;3、连接部;4、换热盘管;5、过滤装置;6、冷却装置;7、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上升管换热器的排水装置,包括焦炉上升管换热器1、排出管2、连接部3、换热盘管4;其中焦炉上升管换热器1外壁固定设置有一环形的外腔,换热盘管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腔内;所述排出管2通过连接部3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排出管2的排出端口与外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8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