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4432.7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4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蓝永庭;周永杰;罗仪林;罗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宋业萍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让 立体 停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属于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大臂、举升液压缸、连接件、平台臂和停车平台,大臂、举升液压缸和连接件均设于基座上,连接件设于大臂的上侧,举升液压缸设于大臂的下侧,大臂的一端铰接基座,大臂的另一端铰接平台臂的下端,连接件的一端铰接于基座的上端,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平台臂的上端,大臂、基座、连接件和平台臂围绕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举升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基座,举升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大臂,举升液压缸上安装有举升自锁机构,停车平台固定连接平台臂。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停车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而且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汽车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尤其私家车的保有量急剧增加,造成了城市道路的拥挤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使本来不宽裕的停车位急剧短缺。传统的停车方式因占用道路资源且数量有限,造成了现代社会中停车难的局面,间接地增加了交通压力,为解决此问题,立体车库应运而生。立体车库不仅能缓解平面车位紧张的问题,还可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的车辆不受损害;同时也避免了部分车主因无地停车而乱停的社会不良现象。大力发展立体停车技术是解决目前城市停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小型停车机械只是在原有停车位基础上加装第二层,空间利用率不高,使用不方便。而且上下停车时会产生干涉,无法做到无避让,大部分无避让的停车装置体积庞大,不适用私人使用,体积小型的无避让停车机械,也是只能在原有停车位上使用,适用范围小。而且传统立体停车装置采用移动副式取停车的模式,移动副式取停车位造价高、结构复杂、阻力大并且对润滑的要求很高。
公开号为CN105089307A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5年11月25日公开了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双臂式无避让立体车库,包括导轨、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的两个支撑柱、液压缸、抬升杆、连杆、丝杠和自锁机构,两个支撑柱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端连接有与导轨平行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活动连接有停车板,位于停车板的下端设有旋转机构;抬升杆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柱底部,另一端通过滑轮顶在支撑板上,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柱上端,另一端铰接在抬升杆上;丝杠装设在支撑柱上开设的螺纹孔内并与支撑柱之间形成传动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接抬升杆,另一端与自锁机构铰接,自锁机构一端与丝杠形成传动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两端开设的孔内。如果把车停在上层车位,存车时,首先电机驱动支撑柱在导轨上水平向前移动,然后当支撑柱移动到指定位置时,电动机驱动停车板顺时针水平旋转90°,使停车板与道路方向平行。然后电机驱动丝杠机构向下运动,液压机驱动液压缸伸长,使支撑板平稳下降到地面,此时将车驶入停车板,按照同样的过程回到原来位置即可。虽然此立体车库解决了体积庞大的问题,能做到较为方便的存取车,但是其液压缸、抬升杆和连杆的设置影响到下层停车位的停车,而且其除了导轨外,其他部件都需要与支撑柱一起沿导轨移动,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立体停车装置采用移动副式取停车的模式,移动副式取停车位造价高、结构复杂、阻力大并且对润滑的要求很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而且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基座、大臂、举升液压缸、连接件、平台臂和停车平台,所述大臂、举升液压缸和连接件均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大臂的上侧,所述举升液压缸设于所述大臂的下侧,所述大臂的一端铰接所述基座,所述大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平台臂的下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座的上端,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台臂的上端,所述大臂、基座、连接件和平台臂围绕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举升液压缸的一端铰接所述基座,所述举升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大臂,所述举升液压缸上安装有举升自锁机构,所述停车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平台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4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生产用固晶机焊头
- 下一篇:一种管道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