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子击断单元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7490.5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8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曹飞龙;周炫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耕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46 | 分类号: | H05H1/4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廖天云 |
地址: | 4052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单元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灭菌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子击断单元安装结构,包括负极板和负极圆筒,负极板位于负极圆筒两端,负极板上设有与负极圆筒两端位置对应的环形定位凸起,环形定位凸起插入负极圆筒内,负极圆筒两端的负极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环形定位凸起外周设有环形槽,负极圆筒两端位于环形槽内。所述负极圆筒的中心线处设有正极杆,正极杆上套设有若干放电极、若干短轴套和两个长轴套,短轴套位于两两放电极之间,长轴套位于正极杆两端并与最外侧的放电极相抵。本装置解决现了有蜂窝电场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灭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子击断单元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圆筒状蜂巢电场,利用针状、线状或齿状等正极在高压电场中发射出来的电子,以及由电子碰撞空气分子而产生的等离子来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使放电极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等离子弥漫在圆管内,与从管内通过的空气充分接触,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获得的能量大于其分子键能的结合能时,从而使污染物分子的化学键断裂,直接分解成单质原子或由单一原子构成得无害气体分子,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众所周知,蜂窝电场是否工作稳定,除了保证高压发生器的稳定可靠工作之外,还必须保证正极是否安装在负极圆筒内的中央,但目前的蜂窝电场在安装正极时,普遍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由于正极的自身重量,当蜂窝电场长时间使用后,正极容易发生变形移位,甚至到负极圆筒接触,严重影响蜂窝电场使用稳定性,同时市面上的蜂窝电场结构复杂,安装固定,不容易拆卸维护,造成蜂窝电场维护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击断单元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蜂窝电场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分子击断单元安装结构,包括负极板和负极圆筒,负极板位于负极圆筒两端,负极板上设有与负极圆筒两端位置对应的环形定位凸起,环形定位凸起插入负极圆筒内,负极圆筒两端的负极板通过螺栓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安装时负极圆筒由两端负极板上的环形定位凸起定位,并由负极圆筒两端的负极板通过螺纹连接将负极圆筒夹紧,定位准确,安装方便避免了焊接。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装置安装流程简单,避免了焊接,安装速度快,节约了工时,节约了成本,结构紧凑,实现了模块化组合。
2.本装置以环形定位凸起定位的方式来固定负极圆筒的位置,保证了负极圆筒在负极板上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后续安装时使正极杆位于负极圆筒的中心线处。
3.本装置负极圆筒两端的负极板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放电极与正极杆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绝缘体1、负极圆筒2、负极板3、正极杆4、正极板5、负极连接杆6、通风孔7、放电极8、环形定位凸起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耕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耕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74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螺旋冷却水道的螺杆挤出机机筒
- 下一篇:一种变径式奶罐封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