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7594.6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1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晖;柳振涛;韩凯伟;胡宏康;唐渊;王越林;王梦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晖 |
主分类号: | A61F13/12 | 分类号: | A61F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政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脑 术后 伤口 包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头带、8个连接带和定位片,所述固定头带与连接带通过粘扣带连接,所述连接带以径向的方式连接在定位片上。所述固定头带的外面整体设有母粘扣带,内面中间为弹性段,内面两端设有公粘扣带。所述连接带的中间为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两侧分别设有母粘扣带和公粘扣带。本实用新型利用8个连接带与固定头带形成粘扣带连接完成头部伤口的包扎固定,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连接带的弹性段和连接带在固定头带处折返,可以方便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防止出现包扎过松或过劲的问题,保证了包扎固定的效果;换药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粘扣带连接即可,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颅脑术后伤口的包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包扎:1、医用胶带粘贴。由于颅脑手术往往需要剃光患者头发,术后患者会反应性发热出汗,导致医用胶带粘贴不牢,辅料固定不佳,伤口包扎效果不理想。如果采用粘性更强的胶带,会导致粘贴处透气性差,造成皮肤损伤,而且换药撕开胶带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疼痛;2、绷带包扎固定。包扎太紧,患者感觉不适;包扎过松,绷带和辅料容易滑脱,包扎效果不理想;而且绷带包扎的操作较为麻烦,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才能将术后伤口包扎彻底;3、头套包扎固定。一般需要两人配合,而且在换药时需要将头套取下,不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包扎固定效果好的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头带、8个连接带和定位片,所述固定头带与连接带通过粘扣带连接,所述连接带以径向的方式连接在定位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的外面整体设有母粘扣带,内面中间为弹性段,内面两端设有公粘扣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的一端外面母粘扣带与另一端内面公粘扣带形成粘扣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的中间为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一侧设有母粘扣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设有公粘扣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公粘扣带可与所述弹性段一侧的母粘扣带形成粘扣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外面的母粘扣带可与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公粘扣带形成粘扣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8个连接带与固定头带形成粘扣带连接完成头部伤口的包扎固定,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连接带的弹性段和连接带在固定头带处折返,可以方便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防止出现包扎过松或过劲的问题,保证了包扎固定的效果;换药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粘扣带连接即可,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的连接带和固定片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固定头带内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头带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连接带和固定头带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连接带和固定头带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头带;2、连接带;3、定位片;4、母粘扣带;5、公粘扣带;6、弹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晖,未经王春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7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用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