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9263.6 | 申请日: | 201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9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尹亮亮;杨砚恒;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拓兴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26 | 分类号: | B64C1/26;B64C39/02;H01R13/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翼,机翼内固定有碳管,碳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机翼并插接在机身侧部所开设的碳管插孔内,还包括分别设于机身、机翼上的第一对接端板、第二对接端板,机翼与机身连接后,第一对接端板和第二对接端板相互对接后固定,碳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对接端板、第一对接端板后插接在机身内;第一对接端板上设有插座,第二对接端板上设有与插座相配合使用的插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翼无人机,只需将机翼上的第二对接端板与机身上的第一对接端板对接,即可实现插头和插座的连接,从而建立起机翼内舵机与机身内飞行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定位准确,提高了插头与插座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随着无人机行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应用到农业、林业、电力、测绘、遥测等行业。固定翼无人机是无人机的一种,具有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以及负载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固定翼无人机一般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机翼和机身通常采用碳管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碳管一部分固定在机翼内,另一部分伸出机翼并插接在机身所开设的插孔内,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另外,机翼上的电气部件需要通过电连接器与机身内的飞行控制器连接,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机翼和机身上分别设置凹槽以容置插头、插座,插头和插座分别通过导线与机身内的飞行控制器、机翼内的电气部件连接。上述电连接方式中,需要将插头和插座分别与导线连接后塞设于机翼、机身上所设置的凹槽内,一方面操作繁琐,另一方面固定不稳定,影响插头和插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能够在机翼与机身连接后,使得机翼内的电气部件与机身内的飞行控制器具有稳定的电连接关系,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翼,所述机翼内固定有碳管,所述碳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机翼并插接在所述机身侧部所开设的碳管插孔内,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机身、机翼上的第一对接端板、第二对接端板,所述机翼与机身连接后,所述第一对接端板和第二对接端板相互对接后固定,所述碳管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对接端板、第一对接端板后插接在所述机身内;所述第一对接端板上设有插座,所述第二对接端板上设有与所述插座相配合使用的插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翼无人机,通过在机身、机翼上分别设置第一对接端板和第二对接端板,且在第一对接端板、第二对接端板上分别设置插座和插头,使得机翼中的碳管插接在机身内的碳管插孔后,插头自动插接在第一对接端板上的插座内,能够实现准确定位连接,无需单独安装固定插头和插座,提高了机翼内电气部件与机身内飞行控制器电连接关系的稳定性,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机翼与机身的拆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接端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插头插设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底板,所述插头底板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对接端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改进,还包括硅胶垫圈,所述安装口的两侧分别
凸出有安装导柱,所述硅胶垫圈套设于所述安装导柱上且夹设于所述插头底板与所述第二对接端板之间;所述安装导柱设有内螺纹,所述插头底板两侧设有安装缺口,所述连接件为螺丝,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安装缺口后螺纹连接在所述安装导柱内且所述螺丝的螺丝头部压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外的第二对接端板上。硅胶垫圈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当第一对接端板随机翼运动时,插头随之运动,插头的插头底板支撑在硅胶垫圈上,从而使得插头相对第一对接端板运动,进而使得插头和插座的连接保持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改进,所述第一对接端板和第二对接端板通过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拓兴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拓兴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9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