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柞蚕雌雄蛾交配笼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9314.5 | 申请日: | 201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2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龙;李同宇;王英民;孟凡刚;崔胜;刘向阳;赵晓;丁丽;陈忠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柞蚕 雌雄 交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柞蚕雌雄蛾交配笼,包括笼框架和中间纱网板,笼框架的四个侧面均包裹覆盖有纱网,中间纱网板的顶端两侧分别向外突出,笼框架顶端内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中间纱网板突出部搭接的搭接槽,中间纱网板通过搭接槽间隔搭接在笼框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既提供了大量的附着面积,能容纳很多柞蚕雌雄蛾进行交配,又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降低了所占空间;本实用新型相当于25个竹筐,成本能节约4‑5倍;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利用木螺钉固定,用后可将其分别拆卸、重叠在一起,占用空间小;3.利用木材和塑料纱网制作,对环境要求较低;4.交配时笼内通风好,光线均匀,雌雄蛾不易散对,产出卵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柞蚕养殖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柞蚕雌雄蛾交配笼。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柞蚕雌雄蛾是采用竹筐制种交配的,柞蚕雌雄蛾附着在竹筐壁上进行交配,对于大量柞蚕,就需要多个竹筐,这样既占据大量空间,成本又高;而且,竹筐在湿度大的情况下,易霉变虫蛀,使用年限较短,而且通风、光线都不太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柞蚕雌雄蛾交配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柞蚕雌雄蛾交配笼,包括笼框架1和中间纱网板4,笼框架1的四个侧面均包裹覆盖有纱网2,中间纱网板4的顶端两侧分别向外突出,笼框架1顶端内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中间纱网板4突出部搭接的搭接槽3,中间纱网板4通过搭接槽3间隔搭接在笼框架1上。
所述搭接槽3为L型。
所述中间纱网板4整体为T型。
所述笼框架1为长方体型,顶面和底面开口。
所述笼框架1为木材,纱网2为塑料纱网,中间纱网板4由木质框架与塑料纱网组成。
所述笼框架1的底面中部固装有用于支撑中间纱网板4的支撑杆6。
所述笼框架1底部固装有支腿5。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采用长方形的笼框架和纱网制成,笼框架内间隔卡接多个中间纱网板,既提供了大量的附着面积,能容纳很多柞蚕雌雄蛾进行交配,又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降低了所占空间;本实用新型相当于25个竹筐,成本能节约4-5倍;
2. 利用木材和塑料纱网制作,对环境要求较低;
3. 交配时笼内通风好,光线均匀,雌雄蛾不易散对,产出卵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间纱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笼框架,2、纱网,3、搭接槽,4、中间纱网板,5、支腿,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柞蚕雌雄蛾交配笼,包括笼框架1和中间纱网板4,笼框架1的四个侧面均包裹覆盖有纱网2,中间纱网板4的顶端两侧分别向外突出,笼框架1顶端内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中间纱网板4突出部搭接的搭接槽3,中间纱网板4通过搭接槽3间隔搭接在笼框架1上。中间纱网板4为至少三个,具体数量根据笼框架1的长度确定。
优选地,所述搭接槽3为L型,即其为L型长条状,沿笼框架1的长边轴向分布,这样能便于中间纱网板4随意卡接,相邻的中间纱网板4之间的距离能随意调节。当然,搭接槽3也可以为间隔分布的其他凹槽。
优选地,所述中间纱网板4整体为T型,如图2所示,既便于卡接,又便于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93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氟化工业使用的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养蚕用焦糠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