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0113.6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4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迅;杨健峰;艾华宁;来文洋;朱仕斌;刘广东;朱贺;何坤;张利;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验证 管束 振动 原理 试验装置 | ||
1.一种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槽以及试验模拟体,所述流道槽包括与所述试验模拟体相匹配的:进口段、进口稳定段、试验段、出口稳定段、出口段;
其中,所述试验模拟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试验段,且所述试验模拟体包含有凹槽以及安装在所述凹槽内部的试验管,所述试验管为单根直管、直管束、单根弯管、弯管束中的一种;当所述试验管为单根直管或者直管束时,所述进口稳定段、所述试验段以及所述出口稳定段均为矩形流道槽,且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当所述试验管为单根弯管或者弯管束时,所述进口稳定段、所述试验段以及所述出口稳定段均为扇形流道槽,且所述凹槽为扇形凹槽;
所述试验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底部,且所述试验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凹槽的两个侧面为两个相对的平面,且所述凹槽的顶部固定有观察窗,所述凹槽的底部、两个侧面以及顶部共同构成一个密闭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束为多根阵列分布的直管;
所述多根阵列分布的直管中的最外侧直管与所述凹槽的侧面之间的流道宽度,为所述多根阵列分布的直管中相邻两根直管之间的流道宽度的一半;
所述单根直管与所述凹槽侧壁面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单根直管的两倍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束为多根阵列分布的弯管;所述多根阵列分布的弯管中的最外侧弯管与所述凹槽的侧面之间的流道宽度,为所述多根阵列分布的弯管中相邻两根弯管之间的流道宽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基座,所述试验管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基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观察窗外侧安装有高速摄像机;
在所述试验管的直管内壁上或者弯管内壁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在所述试验管的直管外壁上或者弯管外壁上沿周向安装有多个应变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验管中的直管内壁上或者弯管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其中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位于该直管或者弯管中部的内壁上,另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位于该直管或者弯管的自由端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验证管束流致振动原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管中的每一根直管或者弯管的自由端均采用橡胶塞进行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01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型材生产用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抗菌能力的防潮地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