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1417.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0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徐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义华 |
主分类号: | B60W30/09 | 分类号: | B60W30/09;B60W30/095;B60W50/14;B60R21/36;B60Q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3 | 代理人: | 王传林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驶 安全 性能 提升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该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包括车架,车架内设有保护气囊,车架前后侧中间位置均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前后车距,车架内设有与距离传感器连接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刹车控制系统,用于接受距离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或自动刹车,车架前方和后方设有两组相同的防撞气囊,用于在碰撞前打开并减少碰撞伤害通过车架前后中间位置的距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辆与前车和后车的间距,方便驾驶员保持适当的车距,而语音播报系统的设置,能够在车距过小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避免驾驶员对车距产生误判;而刹车控制系统能够在适当时机对车辆进行自动刹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汽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由于汽车速度较快,因此汽车的行驶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
汽车安全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安全系统,另外一方面是被动安全系统。简单说,所谓主动安全,就是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则是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或对被撞车辆或行人的保护。主动安全性的好坏决定了汽车产生事故发生概率的多少,而被动安全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了事故后车内成员的受伤严重程度。
目前,公开号为CN2026086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行驶安全监测装置,它包括控制模块、影像采集模块、影像处理模块、车速监控模块、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影像采集模块、影像处理模块、车速监控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显示模块与影像处理模块连接。
这种车辆行驶安全监测装置安全可靠,方便实用,能够在车辆行驶视线不佳的情况下,提供车辆行驶的电子监测影像,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然而这种车辆行驶安全监测装置仅提高了主动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但一旦发生事故,对车内外人员、汽车本身的保护作用不大,即被动安全性能不高,容易在发生事故时对车内外人员和汽车本身造成较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
技术效果:能够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探测前后车辆的距离,方便控制车距,在车辆与前方车辆间距太小时能够发出提示并自动减速,在汽车与外界碰撞时能够对碰撞起到缓冲,降低对汽车内外人员、车辆的损伤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的,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包括车架,车架内设有保护气囊,车架前后侧中间位置均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前后车距,车架内设有与距离传感器连接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刹车控制系统,用于接受距离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或自动刹车,车架前方和后方设有两组相同的防撞气囊,用于在碰撞前打开并减少碰撞伤害。
前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每组防撞气囊均设有两个,防撞气囊设于两个大灯之间,两个防撞气囊的间距为60cm,防撞气囊与由距离传感器控制启动。
前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防撞气囊在车速大于30Km/h且与前方障碍物间距小于20cm时由距离传感器开启,防撞气囊与大灯的距离大于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义华,未经徐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14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