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型导鞘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7357.7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2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冉峰;秦怡;李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周围 血管 疾病 新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型导鞘,包括鞘管,鞘管为软质且具有弹性,鞘管用于留置于血管内并向血管腔内导入长导丝及导管等进行介入操作。鞘管的靠近前端处具有侧孔,且侧孔为细长的椭圆形,侧孔的长轴平行于鞘管的中心轴,细长椭圆形的设计使得侧孔更加容易被长导丝勾选。优选地,鞘管的最前端为鞘管尖部,鞘管尖部的口径自后向前逐渐缩小,此形状的鞘管尖部更易于进入血管。本实用新型的鞘管沿穿刺长导丝置入血管后,如进入股深动脉,可将长导丝通过侧孔选入股浅动脉,进而带动鞘管进入股浅动脉进行介入操作,避免了再次穿刺以及鞘管重复穿透带来的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型导鞘。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中,为了能够从腔内治疗血管疾病,利用了能够经皮肤置入血管内的导管。导丝及导管一般经由留置于血管内的导鞘内腔进入鞘内,并通过导鞘前端开口导出进入血管内,沿血管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操作,这样可以确保导丝导管进入血管腔,并避免导管与皮肤的摩擦。
在此,为了更好地传导力量和置入血管,导鞘具有细长的形状,而在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中,由于血管的扭曲、股浅动脉硬化斑块阻碍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穿刺血管植入导鞘后经常发现导鞘进入了股深动脉,或由于股浅动脉开口病变而导致顺穿困难。
于是,发明了可以从对侧穿刺置入的翻山鞘,翻山鞘可以经对侧血管逆行穿刺,鞘管越过主髂分叉,从而到达对侧肢体进行介入治疗,然而由于血管自然扭曲及导丝导管等长度有限,常出现支持力不够以及可操作距离缩短等问题,甚至在部分患者中由于血管角度、皮下疤痕等原因出现翻山操作困难无法手术等情况,这些问题大大提高了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长以及射线接触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型导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新型导鞘,包括鞘管,所述鞘管为软质且具有弹性,所述鞘管的靠近前端处具有椭圆形的侧孔,所述侧孔的长轴平行于所述鞘管的中心轴,所述侧孔的短轴不小于所述鞘管的内径,所述侧孔的长轴不小于短轴的两倍。
较佳地,所述鞘管的最前端为鞘管尖部,所述鞘管尖部的口径自后向前逐渐缩小。
较佳地,所述鞘管的后端具有与其同轴的鞘管手柄,所述鞘管手柄由连接件和手柄主体构成,所述连接件为中空的圆台状,所述手柄主体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连接件的小端面的外径与所述鞘管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件的大端面的外径与所述手柄主体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件的小端面与所述鞘管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大端面与所述手柄主体连接,所述鞘管、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手柄主体的内径相同。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鞘还包括鞘芯,所述鞘芯的硬度大于所述鞘管的硬度,所述鞘芯的前端为圆锥状,所述鞘芯的后端固定安装有与其同轴的鞘芯手柄,所述鞘芯从后方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鞘管中,所述鞘芯手柄抵住所述手柄主体的后端,所述鞘芯和所述鞘芯手柄中具有前后贯通的用以通过短导丝的细孔。
较佳地,所述鞘芯手柄包括同轴设置的卡块和手持部,扁体圆柱状的所述卡块与所述鞘芯的后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卡块的外径大于所述手柄主体的内径,圆柱状的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卡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块可拆卸地抵住所述手柄主体的后端。
较佳地,所述鞘管的内壁涂敷有亲水聚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鞘管沿长导丝置入血管后,如进入股深动脉,可将长导丝通过侧孔选入股浅动脉,进而带动鞘管进入股浅动脉进行介入操作,避免了再次穿刺以及鞘管重复穿透带来的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并且,在股浅动脉开口或股总动脉下段病变时,将鞘管置入股深动脉,可适当延长操作距离,提高顺行穿刺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鼓楼医院,未经南京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73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