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8290.9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7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文涛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张亚玲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柳行办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掘进 工作面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内壁上的立柱,立柱架立在隧道的地面上,隧道的内壁上嵌入有桩柱,立柱与桩柱通过加长螺栓连接,立柱上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的活塞杆上设置有衔接块,衔接块上设置有承重板。该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通过桩柱以及插杆能够对立柱的位置进行充分的定位固定,同时千斤顶能够承重板的承重位置进行微调以及抵实紧固,提高支护稳定性,通过弹簧部分能够对隧道顶部发生部分变形时,起到一个缓冲减震的效果,海绵层可以根据局部变形情况,进行变形及辅助缓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在开挖时,需要通过掘进机进行逐步的推进,而掘进机已挖好的部分或工作面需要进行支护,以防止由于掘进振动而出现塌陷的情况。
现有的支护结构多数仅依靠简单的支柱框架进行防护,在遇到仅仅情况时,容易瞬间变形倒塌,实际支护能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以解决部分简单的隧道工作面支护结构,支护能力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内壁上的立柱,所述立柱架立在隧道的地面上,所述隧道的内壁上嵌入有桩柱,所述立柱与桩柱通过加长螺栓连接,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上设置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上设置有承重板。
优选的,所述立柱上焊接有套环,套环通过插杆固定嵌入隧道的地面内。
优选的,所述衔接块上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另一端通过膨胀螺丝与承重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缓冲套内滑动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板,缓冲套的端口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上粘黏有海绵层,海绵层与隧道的顶部接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1、通过桩柱以及插杆能够对立柱的位置进行充分的定位固定,同时千斤顶能够承重板的承重位置进行微调以及抵实紧固,提高支护稳定性;
2、通过弹簧部分能够对隧道顶部发生部分变形时,起到一个缓冲减震的效果,海绵层可以根据局部变形情况,进行变形及辅助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桩柱、12加长螺栓、13千斤顶、14衔接块、15承重板、2套环、21插杆、3加强筋、4弧形板、41缓冲套、42缓冲杆、43弹簧、5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内壁上的立柱1,立柱1架立在隧道的地面上,隧道的内壁上嵌入有桩柱11,桩柱11固定嵌入到隧道内壁上,立柱1与桩柱11通过加长螺栓12连接,桩柱11可嵌入螺母,立柱1打孔,通过加长螺栓12穿过孔洞与螺母螺纹连接进行固定,立柱1上设置有千斤顶13,千斤顶13为液压型号,其能够在安装时,进行上下的微调,以满足承重板15的安装,千斤顶13的活塞杆上设置有衔接块14,衔接块14与两端的部件固定连接,衔接块14上设置有承重板15,起到一个主要防塌陷支柱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文涛,未经周文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82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