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水渗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8305.1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5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阙祯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华电信达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钟小武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渗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水管道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渗水管,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塑料盲沟、第一滤布、第一波纹管、滤石层、第二滤布、滤网、活性炭吸附层、第三滤布和第二波纹管。该实用新型设置塑料盲沟、滤布、波纹管、滤石层、滤网、活性炭吸附层等结构层,塑料盲沟三维立体多孔结构使得地下水更容易渗入,避免造成堵塞,外波纹管位于波谷的孔口,由于波峰和过滤织物双向作用,孔口不易堵塞,保证了透水系统畅通;有滤石层过滤吸附泥沙及微生物,并增加矿物质,最后由活性炭吸附层进一步过滤细菌、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最终渗入内波纹管内,抽取饮用。该管道结构牢固,过滤干净,不易堵塞,特备适用于地下水取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水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渗水管。
背景技术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由于地下水通过土层及岩层过滤,在如今地表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地下水受到人们的青睐,地下水虽然不是取之不尽的,但在控制开采量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地下水,是可以循环应用,在保护生态平衡的情况下造福人类。如今开采地下水的方法大多通过井、渠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流量,其中含杂质成分较多,无法直接使用,需要先将地下水抽取出,然后进行过滤,如此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牢固,过滤干净,不易堵塞的地下水渗水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渗水管,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塑料盲沟、第一滤布、第一波纹管、滤石层、第二滤布、滤网、活性炭吸附层、第三滤布和第二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设有渗水孔,塑料盲沟三维立体多孔结构使得地下水更容易渗入,避免造成堵塞。
所述第二滤布为土工布,第三滤布为过滤海绵,所述第一滤布、第二滤布和第三滤布的滤水孔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波纹管为外波纹管,外波纹管位于波谷的孔口,由于波峰和过滤织物双向作用,孔口不易堵塞,保证了透水系统畅通;第二波纹管为内波纹管,内波纹结构加强管体的强度。
所述滤石层和活性炭吸附层分别间隔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第一波纹和滤网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有利于填充滤石层和活性炭吸附层。
所述滤石层由鹅卵石、沙砾、石英砂或麦饭石组成。
盲沟指的是在路基或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的排水、截水暗沟。盲沟又叫渗沟,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用以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塑料盲沟是将热塑性合成树脂加热熔化后通过喷咀挤压出纤维丝叠置在一起,并将其相接点溶结而成的三维立体多孔材料。在主体外包裹土工布作为滤膜,有多孔矩形,中空矩形,多孔圆形,中空圆形四种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广泛应用于隧道防渗排水,铁路公路的路基排水、软基筑堤、挡土墙反滤、坡面与坡内排水、地下建筑的排水防潮、草坪的集排水系统、天台花园集排水、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填埋场等各类工程,受到工程界的普遍欢迎。
活性炭最早用于去除生活用水的臭味。沼泽水常带土味,湖泊和水库水常带藻类形成的臭味,用活性炭处理最为有效,并且只需在出现臭味时使用。大多用粉状活性炭,直接投入混凝沉淀池或曝气池内,随污泥排除,不再回收利用。活性炭能去除水中产生臭味的物质和有机物,如酚、苯、氯、农药、洗涤剂、三卤甲烷等。此外,对银、镉、铬酸根、氰、锑、砷、铋、锡、汞、铅、镍等离子也有吸附能力。在给水处理厂中,活性炭吸附又起完善水质的作用。采用的设备是以粒状活性炭为滤料的滤池,其构造及工作情况和普通快滤池相似,运行过程中须定期反复冲洗,以除去炭层中的悬游物,防止水头损失过大(见过滤)。活性炭滤床也可采用流化床或移动床。与快滤池不同水流均从下而上。流化床的流速使炭层膨胀,不易阻塞。移动床内失效的炭从池底连续排出,新炭从池顶连续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华电信达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华电信达管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8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装置
- 下一篇:软包锂电池铝塑膜内腐蚀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