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螺旋机械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8582.2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2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迎;胡海波;董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安县燎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5/14 | 分类号: | E21D15/14;E21D15/54;E21D15/55;E21D15/5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421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 机械 | ||
双螺旋机械顶,包括管套,管套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在管套中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在螺杆两端分别铰接有一块顶板。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现有机械螺旋千斤顶支撑行程短、机械结构复杂容易损坏和顶部压板容易滑动而失去支撑作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螺旋机械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非煤矿山顶帮隐患检查处理程序有五大步骤:①照明(牵灯照明、分段延伸)----②问顶(大锤问顶,全面检查顶板情况,做到每班必问)----③监护(由外向里、一人照明监护,一人撬毛,做到见缝必撬)----④复查(由里向外,进行顶板复查复撬)----⑤支撑(采用机械机临时支撑,爆破凿岩时不低于5根;出渣、收矿房时对危险顶板支设 移动信号柱)-----开始作业。其中第五个步骤支撑通常采用的是普通的机械螺旋千斤顶做临时支撑,由操作人员按压控制手柄,机械顶延伸,顶升焊接在机械顶上的顶杆,完成支撑作用。此传统机械顶支撑的缺点如下:
1、延伸距离不够,目前使用的传统5T机械顶的起升高度通常为110mm,行程短,自身重量大。
2、因井下工作环境潮湿,传统的机械顶结构稍复杂容易生锈,传动齿轮卡涩,效能降低,劳动强度大。
3、使用寿命短,因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受力强度大,机械顶易发生滑动或齿轮、棘轮损坏,失去支撑力,其工作寿命较短。
4、机械顶支撑不牢固,因顶板形状不规则,机械顶顶部压板容易滑动,失去支撑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双螺旋机械顶,用于解决现有机械螺旋千斤顶支撑行程短、机械结构复杂容易损坏和顶部压板容易滑动而失去支撑作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双螺旋机械顶,包括管套,管套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在管套中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在螺杆两端分别铰接有一块顶板。
在螺杆一端外套有顶管,顶板铰接在顶管一端,顶管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多对插孔,插销插入在插孔内,螺杆顶部抵靠在插销上。
在各块顶板端面上设有多个凸起。
在螺杆和管套外套有护套,护套一端通过锁定机构与螺杆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管套上端的一端向内延伸第一凸缘和设置在螺杆一端外的一圈向外延伸第二凸缘,在护套上端安装有螺丝,第二凸缘设置在第一凸缘与螺丝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改变传统机械螺旋千斤顶结构,使用螺杆代替机械顶延伸,该装置延伸距离打破机械顶伸展极限,其顶升行程接近700mm,配合可调延伸顶杆使用,总行程可达到1.5-2m,适用范围更大,操作便捷,一人即可操作。
2、适用于井下潮湿及多尘环境。
3、强度大,支撑时不会滑动缩短,失去支撑力,较之前常用机械顶使用周期延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套1、螺杆2、旋转手柄3、顶板4、护套5、顶管6、凸起41、第一凸缘51、第二凸缘52、螺丝53、插孔61、插销6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双螺旋机械顶,包括管套1,管套1两端分别设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在管套1中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3,在螺杆2两端分别铰接有一块顶板4。两根螺杆2分别为粗牙M40*350右旋螺杆2和粗牙M40*350左旋螺杆2,旋转管套1后驱动两根螺杆2向外延伸,以代替机械螺旋千斤顶完成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安县燎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远安县燎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8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磺酸箱装成品的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型齿带抱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