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的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9337.3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9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更生;李江;李航;陶勇;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629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高频 rfid 安全 器具 抽检 装置 | ||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的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其包括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和天线;超高频RFID标签包括环状固定带、液晶屏、语音播报按钮、锁屏按钮、壳体、耦合元件及芯片;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后将自行检索并展示安全工器具的名称、类别、型号、唯一标签识别码、购买日期在内的详细信息;天线用于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和RFID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本实用新型优点:解决安全工器具抽检信息对照复杂问题,对安全工器具名称和唯一标签识别码进行编码,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后可自行检索并展示安全工器具名称、类别、型号、唯一标签识别码、购买日期、检验记录和抽检记录等详细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工器具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 的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供电企业管理区域的日益增大,因此运维、抢修等电力作业任务繁重,安全工器具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而安全工器具的质量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因此采用先进的RFID电子标签自动识别技术来对安全工器具进行抽检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电力企业对安全工器具的抽检多流于形式,没有有效的抽检方式,缺乏对安全工器具使用状态的跟踪,对安全工器具的合格检验也缺乏有计划的调控。
例如安全工器具编号混乱、数量与帐卡物不相符;检验记录报告单收集管理放松等,这些现象容易导致作业人员领用不合格安全工器具到作业现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可导致事故的发生。
通过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结合电力部门抽检的相关规定,可实现安全工器具抽检的智能化,从而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准度。但目前尚缺少实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的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超高频RFID的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包括: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和天线;其中,所述的超高频RFID 电子标签包括环状固定带、液晶屏、语音播报按钮、锁屏按钮、壳体、耦合元件及芯片;环状固定带连接在壳体的外部,用于将整个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固定在安全工器具上;耦合元件及芯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芯片的内部记录有相应的安全工器具的名称和唯一标签识别码;液晶屏、语音播报按钮和锁屏按钮均设置在壳体的外侧面上,并且分别与芯片电连接;RFID读写器由作业人员手持,读取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后将自行检索并展示安全工器具的名称、类别、型号、唯一标签识别码、购买日期、检验记录和抽检记录在内的详细信息;天线用于在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和RFID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所述的RFID读写器上设有显示屏和键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超高频RFID的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阅读距离远、阅读速度快、支持多标签同时读取等特点,可解决安全工器具管理杂乱现象,采用信息编码技术对安全工器具进行一一对应的编码,形成其全周期内的唯一标识,对安全工器具的名称和唯一标签识别码进行编码,制作并固定每一个安全工器具对应的超高频RFID标签;
(2)解决安全工器具抽检信息对照复杂问题,对安全工器具名称和唯一标签识别码进行编码,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后可自行检索并展示安全工器具名称、类别、型号、唯一标签识别码、购买日期、检验记录和抽检记录等详细信息。
(3)解决数据读写问题,RFID读写器对标签和自身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超高频RFID的安全工器具抽检装置中超高频 RFID标签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9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