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0068.2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0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闫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蚂蚁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北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医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防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防水结构,包括防水盒和防护端盖,所述防水盒内侧面设有散热筋条,所述防水盒上端面内端部开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外上端部固定套接有三角导水板,所述三角导水板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条,所述防水盒上端面外侧内嵌有吸水棉,所述防护端盖外端部开有导向槽,所述防水盒内腔设有透气隔板。该种锂电池防水结构,通过三角导水板使能够将防护盒与防护端盖连接处的水引入吸水棉上,通过洗水棉来快速吸收,减少防护盒与防护端盖连接处的水量,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散热筋条的设置,提高其散热效果,增加了锂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电池作为一种能源被广泛使用,电池的正负极通常是导电性好的金属极端,如果在雨水或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由于水的导电性,电池会发生自身短路现象,不但白白消耗能量,还会引发安全问题。所以当电池需要在雨水环境或潮湿环境使用时,一定要对电池进行防水处理,通常的密封体都会造成电池工作时的散热困难,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锂电池防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防水结构,包括防水盒和防护端盖,所述防水盒内侧面设有散热筋条,所述防水盒上端面内端部开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外上端部固定套接有三角导水板,所述三角导水板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条,所述防水盒上端面外侧内嵌有吸水棉,所述防护端盖中部开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中部设有手柄,所述防护端盖外端部开有导向槽,所述防水盒内腔设有透气隔板。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和第一卡槽内腔相通,且导向槽呈方形均匀设于第一卡槽外侧。
优选的,所述防水盒和防护端盖上下位置相对应,且防水盒宽度和长度均小于防护端盖。
优选的,所述密封条设于第二卡槽槽内,且密封条截面呈“L”形。
优选的,所述吸水棉设于三角导水板外侧,且所述吸水棉外侧面与防水盒外侧面相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锂电池防水结构,通过设置吸水棉、散热筋条、密封条、三角导水板和限位卡块结构,通过限位卡块能够阻挡防护盒与防护端盖连接处进水,同时,通过三角导水板使能够将防护盒与防护端盖连接处的水引入吸水棉上,通过洗水棉来快速吸收,减少防护盒与防护端盖连接处的水量,从而能够在雨水环境或者潮湿环境中,有效避免锂电池进水而造成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散热筋条的设置,在对锂电池防水的同时,提高其散热效果,增加了锂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M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防水盒、2散热筋条、3透气隔板、4防护端盖、5第一卡槽、 6手柄、7导向槽、8限位卡块、9第二卡槽、10密封条、11三角导水板、 12吸水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蚂蚁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蚂蚁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0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