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测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4672.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3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康;邹业成;张永明;袁靖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H01M8/0466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陈桂玲 |
地址: | 256401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质子 交换 燃料 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测漏装置,包括气体输出装置、压力检测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气体输出装置包括气源、阳极进气管路和阴极进气管路;所述压力检测和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装置、阳极出气管路和阴极出气管路。该装置可以实现对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的阳极、阴极气密性进行单独检测,也可以对电池整体进行检测,检测手段灵活简单、检测过程易于操作,并且保证了数据可以实时显示、方便数据的记录读取,同时所检测出的数据可以储存、记录并导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测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产业市场地位的日趋提升,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因其可以直接利用燃料气体(氢气)与氧化剂(氧气/空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噪音低以及无污染等优点,从20世纪末以来便受到各国关注。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已经广泛应用到客车、物料运输汽车及家用轿车中,以质子交换膜为代表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的燃料气体为氢气,燃料气体泄漏会对使用场所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泄漏气体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可能会产生燃烧甚至爆炸,所以对组装后电池的气密性要求尤其严格,电池的气密性测试在出厂或交付使用前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现有市场上没有针对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的测漏装置。
因此,如何实现对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气密性进行检测,提供一种多功能、可实现同时对阴阳极及整个电池气密性测试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测漏装置,该装置能够对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的阳极、阴极气密性单独检测、又可以对电池整体进行检测,检测准确性高,测试过程简单、数据可以实时显示、测试数据可以储存并导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测漏装置,包括气体输出装置、压力检测和数据处理装置;
所述气体输出装置包括气源、阳极进气管路和阴极进气管路;阳极进气管路和阴极进气管路一端分别和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的阳极进口和阴极进口相连,阳极进气管路和阴极进气管路另一端与气源相连;阳极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减压阀和第一阀门,阴极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减压阀和第二阀门;阳极进气管路和阴极进气管路还通过位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中间的管道相连接,并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压力检测和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装置、阳极出气管路和阴极出气管路;阳极出气管路和阴极出气管路的一端分别与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单电池的阳极出口和阴极出口相连,阳极出气管路和阴极出气管路的另一端分别和数据处理装置相连;阳极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阴极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气源为空气钢瓶,出口压力为0.3~0.6MPa。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为单级式减压阀,量程为0~0.6MPa,控制精度为±0.02MPa。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上连接有第四阀门,第二压力传感器上连接有第五阀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为不锈钢针型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为多通道压力记录仪,供电电压为220V,可输出24V电压,可采集4~20mA信号,通道数不小于2,显示单位kPa,可实时显示压力值和曲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质子交换膜氢能燃料单电池测漏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多通道压力记录仪安装在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4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