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5517.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9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佟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琳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E03F7/00;B02C18/12;B02C1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井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井盖,包括固定在路面上的圆环底座,且圆环底座的内壁固定设有圆环板,所述圆环底座的上方设有井盖,所述井盖包括环形壳和固定圆板,且固定圆板位于环形壳中心,所述环形壳内壁与固定圆板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本实用新型在遇到暴雨的时候,可以对路面上的积水和垃圾产生向下的吸力,并且结合粉碎刀片,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破碎,减小其体积,方便垃圾随雨水一起排入下水道,从而很快地将路面上的积水排入下水道,并且很好的降低了垃圾堵塞排水孔的几率,避免市政部门花费人力物力疏通排水孔,同时改善了暴雨时节的交通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井盖。
背景技术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持续地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设施,它主要由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环卫、供电、通信、防灾等各项工程系统构成,其中就包括市政井盖。
在多雨季节,尤其是夏季遇到暴雨的时候,城市某些地段会产生大量积水,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并且普通的井盖排水量有限,在井盖上开设大的排水孔会导致垃圾堵塞排水孔,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对排水孔进行清淤,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多雨季节,尤其是夏季遇到暴雨的时候,城市某些地段会产生大量积水,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并且普通的井盖排水量有限,在井盖上开设大的排水孔会导致垃圾堵塞排水孔,导致市政工作人员需要对排水孔进行清淤,费时费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井盖,包括固定在路面上的圆环底座,且圆环底座的内壁固定设有圆环板,所述圆环底座的上方设有井盖,所述井盖包括环形壳和固定圆板,且固定圆板位于环形壳中心,所述环形壳内壁与固定圆板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且支撑杆呈周向分布,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形成排水孔,所述环形壳与圆环底座之间通过固定螺栓锁紧连接,所述固定圆板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侧壁周向设有三个第二固定杆,且三个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碗状扇叶,且三个所述碗状扇叶呈螺旋对称设置,所述转轴的侧壁周向设有多个引流板,且每个引流板两侧侧壁均设有粉碎刀片。
优选的,所述环形壳靠近圆环底座的下端面设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环形壳的下侧壁和圆环板的上侧壁分别设有位置对称的环形滑槽,所述引流板远离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轮,且滑轮位于两个环形滑槽之间。
优选的,所述环形壳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遇到暴雨的时候,下水道水位陡增,水流的速度也随之提高,当水位漫过碗状扇叶时,此时水流冲击碗状扇叶,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引流板产生旋转,对路面上的积水和垃圾产生向下的吸力,并且结合粉碎刀片,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破碎,减小其体积,方便垃圾随雨水一起排入下水道,从而很快地将路面上的积水排入下水道,并且很好的降低了垃圾堵塞排水孔的几率,避免市政部门花费人力物力疏通排水孔,同时改善了暴雨时节的交通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井盖设置在地面上的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井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井盖中碗状扇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井盖中环形壳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井盖中的引流板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琳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琳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5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会计用账目核对装置
- 下一篇:隐蔽式古建筑木结构柱脚多维悬挂隔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