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的青少年眼用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0651.1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6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汤峰;徐光华;余浩墨;陈晓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06 | 分类号: | G02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成 周边 近视 性离焦 青少年 镜片 | ||
一种能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的青少年眼用镜片。镜片半口径10mm到20mm之间任一口径水平方向平均屈光度变化值与垂直方向平均屈光度变化值的比值在0.8到0.85之间;而镜片水平方向平均屈光度为比较光学中心平均屈光度的变化率根据镜片光学中心平均屈光度不同设置如下:(1)镜片光学中心屈光度SPH值在‑1.00D到‑2.50D之间,水平方向20mm半口径处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0.9D~1.00D;(2)镜片光学中心平均屈光度SPH值在‑2.75D到‑4.00D之间,水平方向20mm半口径处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0.95D~1.05D镜片光学中心平均屈光度SPH值在‑4.25D及以上,水平方向20mm半口径处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1.00D~1.10D,镜片光学中心向周边区域的平均光焦度变化呈椭圆放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的青少年眼用镜片。
背景技术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人们为了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各种不懈的努力,发现了一种周边视力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和近视度数的快速增加。
一般用单光镜就可以矫正近视。参见附图1,它是普通单光镜片矫正近视眼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中心视力处的物像投影在视网膜上,但其外围却投影到视网膜后方。青少年在发育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眼球就会自动向后方生长,从而使视网膜成像在物像的焦点上。这时,眼球是在变长,也就使近视度数加深了。
普通近视镜片在矫正近视的时候,由于只针对中心视力进行最清晰矫正,这样同样的物体,经过矫正,正好投射到黄斑中心凹,保证了视力清晰。但是周边视网膜接受的物象则不是正好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像在了视网膜后侧,也就会形成我们现在认为的远视性离焦,而远视性离焦,是目前眼科临床研究认可的引起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视网膜后侧的远视性离焦会刺激眼轴往后侧生长,导致眼轴增长,近视进一步加深。而周边近视镜片的设计则是通过周边正向附加度数原理,让中心视野以外的15到35度视场角镜片度数比中心区域显著降低,从而使物象投射到周边视网膜的前部,参见附图2,该镜片能在视网膜周边形成物像的近视性离焦,从而斩断远视性离焦导致近视加深的这个原因,起到近视的有效控制作用。由图2可见,周边近视性离焦镜片在中心视力处图像投影到视网膜上,其外围投影到视网膜前方,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前述眼球向后方生长的情况,避免眼轴变长而控制近视。这种镜片已经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广州进行了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证实对6~16岁,近视度数在-0.75D~-3.50D以内,散光不超过-1.50D的儿童有确切的近视防控制效果。这种周边视力控制镜片较传统单光镜片延缓了30%的近视加深幅度。同时经小范围临床实践证明,椭圆形设计以及目前的设定近视离焦量在保证镜片的功能性同时,有助于增强镜片的佩戴适应性,相对于市场上存在的大量环形设计周边离焦镜片,椭圆形设计在镜片水平方向减缓了散光变化,使得人眼更易于适应,同时在垂直方向尤其是近距离用眼仍保持足够的近视离焦量,是功能性和适配性结合的最佳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周边远视性离焦控制镜片存在的设计、加工复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镜佩戴舒适性好,且易于加工的固定补偿量的周边近视离焦控制镜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能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的青少年眼用镜片,本实用新型将非球面设计技术应用于形成周边近视离焦的青少年眼用镜片,所提供的非球面表面离开中心区后,通过屈光度的逐渐变化,使周边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上,或者前部,有效地缓解青少年近视者的近视度数的快速增加;同时,提供了眼镜佩戴的舒适度。所述的镜片半口径10mm 到20mm之间任一口径水平方向平均屈光度变化值与垂直方向平均屈光度变化值的比值在0.8到0.85之间;而镜片水平方向平均屈光度为比较光学中心平均屈光度的变化率根据镜片光学中心平均屈光度不同设置如下:
镜片光学中心屈光度SPH值在-1.00D到-2.50D之间,水平方向20mm半口径处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0.95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0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废水中磷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选矿摇床给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