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压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0942.0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6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2C4/08;B30B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谢肖雄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房屋建筑 施工 建筑 垃圾 压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压缩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破碎箱,所述破碎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进料斗,两个进料斗的底端均延伸至破碎箱内,所述破碎箱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破碎辊,两个破碎辊的一端均延伸至破碎箱外并固定套设有齿轮。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设置的两个破碎辊能有效的将大小不同的建筑垃圾破碎成大小较为统一的外形,并且通过液压缸和挤压板便可对建筑垃圾进行压缩成块,使得车内的空间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建筑垃圾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是指在规划设计地点,为用户或投资人提供进行生活、生产、工作或其他活动的实体,房屋建筑结构是指根据房屋的梁、柱、墙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材料划分类别,通常在房屋建设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对这些建筑垃圾处理时,大多数清洁人员都会采用直接装袋的形式,一袋一袋装好之后用托运车全部拖走。
但是,由于建筑垃圾的大小体积各不相同,尤其是一些软性材料,在装袋完成后时,容易造成托运车内空间使用率不高,且装袋工作一般需要几人配合才能完成,劳动强度颇高,致使垃圾的回收效率降低,为此,提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压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压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压缩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破碎箱,所述破碎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进料斗,两个进料斗的底端均延伸至破碎箱内,所述破碎箱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破碎辊,两个破碎辊的一端均延伸至破碎箱外并固定套设有齿轮,两个齿轮相啮合,所述破碎箱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引流板,所述破碎箱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任意一个破碎辊固定连接,所述破碎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破碎箱相连通,所述破碎箱的下方设有一侧为开口的压缩箱,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延伸至压缩箱内,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延伸至压缩箱内并与压缩箱滑动连接,所述压缩箱内设有两个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压缩箱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相接触,两个挤压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对应的液压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压缩箱的一侧设有封板。
优选的,所述破碎箱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两个进料斗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安装孔并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破碎箱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顶部与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破碎箱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轴承孔,两个破碎辊上均固定套设有两个轴承,四个第一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与四个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破碎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出料管贯穿第二安装孔并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缩箱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轴承孔,两个液压缸的输出轴上均滑动套设有直线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孔的内壁均与对应的直线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缩箱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柱,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压缩箱的一侧开始有两个螺纹孔,所述封板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螺栓,两个螺栓分别延伸至两个螺纹孔内并与对应的螺纹孔相旋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装置通过固定板、连接板、破碎箱、进料斗、破碎辊、引流板、电机和齿轮相配合,使用时,先启动电机,在两个齿轮的啮合传动下,两个破碎辊反向转动,然后将建筑垃圾倒入破碎箱内,并通过引流板的引流,两个破碎辊便可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从而使建筑垃圾的大小体积大致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0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整体式新型茶碗茶杯
- 下一篇:一种可传输货物重量对接系统的电子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