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脱脂炉的硝酸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3231.9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0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徐文立;陈可杰;晁金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B22F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德才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慈***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脱脂 硝酸 雾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脱脂炉的硝酸雾化装置,包括注酸装置、氮气加热装置和雾化装置。注酸装置连接有注酸管路;氮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件,氮气加热装置分别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雾化装置包括蒸发箱和设置于蒸发箱内的第二加热组件、蒸发盘、支撑架和玻璃球,支撑架用以支撑蒸发盘,多个玻璃球堆积于蒸发盘内,蒸发箱分别与注酸管路、出气管路和混合气体管路相连,注酸管路的出口位于蒸发盘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硝酸雾化装置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可以进行单独维护,简化了维护过程。又由于蒸发盘内的玻璃球可以扩大硝酸滴入液体的有效蒸发面积,提高了硝酸液体的蒸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硝酸气体催化脱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脱脂炉的硝酸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金属注射成形技术(MIM)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相关设备制造行业的技术发展。使用金属注射成形技术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为:1.金属粉末和粘结剂混料,2.注射成形(生胚),3.脱脂(棕胚),4.烧结,5.后处理,6.成品。其中,脱脂是MIM产品工艺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成形坯(棕胚)在烧结前去除体内所含粘结剂的过程,使粘结剂从坯体的不同部位沿着颗粒之间的微小通道逐渐地排出,不损害坯体的高强度。脱脂工艺的目的是在不出现缺陷和变形的情况下尽量缩短脱脂时间,并保证脱脂后的棕胚化学成分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为下一步烧结工艺做好准备。
针对MIM产品不同的粘结剂有不同的脱脂方法,常见的脱脂方法有:真空脱脂、热脱脂、溶剂脱脂、虹吸脱脂、超临界流体萃取脱脂、催化脱脂等。其中催化脱脂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著名的化工公司巴斯夫(BASF)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脱脂工艺。该工艺主要特点是采用聚甲醛作为主粘结剂并在酸性气氛中快速催化分解,且长链聚醛树脂具有很好的极性,可以适应于很广泛的粉末种类范围,从不锈钢、硬质合金到陶瓷。聚醛树脂在酸性气氛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快速分解为甲醛,因此能达到快速脱除粘结剂的效果。催化脱脂工艺的优点是:脱脂时不会出现液相,避免了MIM产品容易发生变形和尺寸精度控制困难的弱点,由于是催化脱脂,大大缩短了脱脂时间,降低了成本,并且用此方法能生产较大尺寸的MIM工艺产品零件。此工艺下,采用连续脱脂和连续烧结系统,能够实现MIM产品的连续化生产,使得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成为一种真正具有竞争力的近净成形技术。
现有的硝酸雾化装置存在内部各区域温度一致性差、维护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维护简便,并且能够实现均衡、充分加热的硝酸雾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脱脂炉的硝酸雾化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简化维护过程,实现内部的均衡、充分加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脱脂炉的硝酸雾化装置,包括:
注酸装置,所述注酸装置连接有注酸管路;
氮气加热装置,所述氮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件,所述氮气加热装置分别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
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蒸发箱和设置于所述蒸发箱内的第二加热组件、蒸发盘、支撑架和玻璃球,所述支撑架用以支撑所述蒸发盘,多个所述玻璃球堆积于所述蒸发盘内,所述蒸发箱分别与所述注酸管路、所述出气管路相连,所述注酸管路的出口位于所述蒸发盘的上方,所述注酸管路和所述出气管路分别用以向所述蒸发箱内输入硝酸液体和加热后的氮气,所述蒸发箱还与混合气体管路相连,所述混合气体管路用以输出硝酸气体和氮气的混合气体。
优选地,所述蒸发盘为多个且上下分层设置,位于最底层的所述蒸发盘上方的各所述蒸发盘具有出液孔,使硝酸液体能够在各所述蒸发盘间依次向下流动。
优选地,多个所述蒸发盘由上至下盘底面积依次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3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演唱气息训练的肺活量训练器
- 下一篇:电极机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