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单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3978.4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9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蔡玉峰;刘胧;姚子颖;李悦;田小婉;聂子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同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0L53/12;B60K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龙湖浩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单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单车,包括底架、底架左右两侧通过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轮、电池和控制器,底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固定连接车体外罩框架,升降机构连通电池,车体外罩框架通过升降机构整体升降,车体外罩框架下降到最低端时接触地面,控制器连通电池、轮毂电机和升降机构。该电动单车的车体外罩框架可通过控制升降机构来实现整体升降,这样在车体停放或启动时就可以稳停后上下车,克服如平衡车上下车时的不稳定状态和恐惧心理;该电动单车采用电磁感应充电,相比现有车辆电磁感应充电,缩短与地面感应线圈的距离,充电时可以减少电力损耗;该电动单车可实现精确控制走向和自动对位停车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单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单车,都是前后两轮设置,占地面积大,使用时转向拐弯距离大;且如现有的共享单车,停放混乱,充电困难,需要回收充电,成本高。
当然现有平衡车已广泛应用,它通过采用轮毂电机驱动左右两轮来实现前进和转向,转向拐弯距离小,但平衡车由于不能稳停上下车,且直立行车只能较短距离使用,也不是像共享单车一样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单车,且平衡车的停放充电也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动单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单车,包括底架、底架左右两侧通过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轮、电池和控制器,底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固定连接车体外罩框架,升降机构连通电池,车体外罩框架通过升降机构整体升降,车体外罩框架下降到最低端时接触地面,控制器连通电池、轮毂电机和升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底架左右两侧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轮采用平行双轮陀螺仪系统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内底部设置有电磁感应接收线圈,电磁感应接收线圈连通电磁,电磁感应接收线圈连通控制器。车体外罩框架下降到最低端接触地面时接触地面的电磁感应发送线圈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马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条,马达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上连接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从动齿轮上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上分别连接有齿条,控制器连通马达。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顶端设置有坐垫。
作为优选,所述坐垫和车体外罩框架间设置有减震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前端设置有车把手,控制器设置于车把手上,控制器上设置有车轮转向控制开关,车轮转向控制开关通过转向传输线连通车轮的轮毂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上一体设置有踏板。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与电池间设置有整流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电动单车的车体外罩框架可通过控制升降机构来实现整体升降,这样在车体停放或启动时就可以稳停后上下车,克服如平衡车上下车时的不稳定状态和恐惧心理;(2)、该电动单车采用电磁感应充电,充电时车体停放在地面电磁感应充电区域,车体外罩框架下降,相比现有车辆电磁感应充电,缩短与地面感应线圈的距离,充电时可以减少电力损耗;(3)、该电动单车的驱动采用平行双轮陀螺仪系统驱动,配合类似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定位停车系统,可实现精确控制走向和自动对位停车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状态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同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同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3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通抗干扰防水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双层真空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