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4533.8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0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白海峰;刘晓东;牛树奎;李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水瓦 旱地 叠加 降雨 绿化 装置 及其 系统 | ||
1.一种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左用水地带、左容水槽、左聚水板、右聚水板、右容水槽和右用水地带;
所述左聚水板和所述右聚水板相互拼接呈中间高两侧低的拱形,用于使降落至所述左聚水板上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流淌至所述左容水槽,用于使降落至所述右聚水板上的雨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流淌至所述右容水槽;
所述左容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右容水槽的长度方向均与雨水流动方向垂直;
所述左容水槽接近所述左用水地带的侧壁设置左溢水口,所述右容水槽接近所述右用水地带的侧壁设置右溢水口,用于使所述左容水槽中的雨水通过所述左溢水口流至所述左用水地带,用于使所述右容水槽中的雨水通过所述右溢水口流至所述右用水地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落水孔;所述落水孔设置在所述左容水槽的底板和所述右容水槽的底板;所述左容水槽通过所述落水孔与所述左用水地带连通,所述右容水槽通过所述落水孔与所述右用水地带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脊盖板;所述脊盖板设置在所述左聚水板与所述右聚水板连接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堰板;所述水堰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容水槽的两端,以及所述右容水槽的两端,用于防止雨水从所述左容水槽的两端和所述右容水槽的两端流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件;所述固件贯穿所述左容水槽的底部以及所述右容水槽的底部,用于将所述左容水槽和所述右容水槽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龙埂堰;所述龙埂堰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左用水地带上以及所述右用水地带上,用于防止雨水从左用水地带和所述右用水地带上直接流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板或光伏膜;所述光伏板或所述光伏膜设置在所述左聚水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右聚水板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容水槽、所述左聚水板、所述右聚水板和所述右容水槽均由塑料、橡胶、沥青、纺织品、木质材料或竹质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容水槽、所述左聚水板、所述右聚水板和所述右容水槽均由陶土、瓷土、水泥、石棉、玻璃、石膏、石英、黄土、沙子、矿渣或炉渣制成。
10.一种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多个所述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逐一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聚水瓦旱地叠加降雨绿化装置通过所述左用水地带和所述右用水地带相互拼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45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合消防水带套管牵引机的送带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电气自动化工业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