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胀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6431.X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3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凌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卫东 |
主分类号: | B21D26/047 | 分类号: | B21D26/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秋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胀形模具,包括:用于限定毛坯管的胀形后的外壁形状的上模体和下模体,能插入至毛坯管的上模轴和下模轴,上模座,下模座,上模板、下模板和用于分别与上模体和下模体配合从内外两侧夹持毛坯管的上端和下端的两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用于设置于毛坯管的内部从内部胀紧固定毛坯管的胀紧套,套设在胀紧套的外周以使胀紧套回缩的弹性件和能在相对于胀紧套轴向运动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推动胀紧套径向撑开以接触毛坯管的内壁胀紧固定毛坯管的推力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模具寿命长,对毛坯管的夹持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胀形模具,特别是一种对金属毛坯管进行胀形的液体胀形模具。
背景技术
胀形模具从最初的橡胶胀形模具发展为液体胀形模具,液体胀形模具主要用于具有复杂型面的零件的成型上,其最大特点是胀形力传递均匀。
传统的胀形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固定毛坯管的两端的结构容易磨损而破坏,造成夹持不牢,引发成型后产品长度变短。增加了不良率。
专利号为201420500814.7、名称为“立式水胀模具”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水胀模具,这种立式水胀模具上设置有注水芯棒,注水芯棒被下型腔和上型腔包围,注水芯棒的两端套接有上模聚氨酯和下模聚氨酯且注水芯棒两端分别通过上模聚氨酯压块和下模聚氨酯压块固定。在水胀成型频繁作业过程中,上模聚氨酯压块和注水芯棒之间的封水结构容易被磨损破坏,造成杯管内漏水而使杯管内注水水压不足,使产品无法准确成型,增加了产品的不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胀形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固定结构不易磨损,不良率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胀形模具,包括:用于限定毛坯管的胀形后的外壁形状的上模体和下模体,能插入至毛坯管的上模轴和下模轴,上模座,下模座,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体形成有上型腔;上模轴伸入至上型腔内;上模体和上模座安装至上模板;上模轴安装至上模座;下模体形成有下型腔,下模轴伸入至下型腔内;下模体和下模座安装至下模板;下模轴安装至下模座;
液体胀形模具还包括:用于分别与上模体和下模体配合从内外两侧夹持毛坯管的上端和下端的两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用于设置于毛坯管的内部从内部胀紧固定毛坯管的胀紧套,套设在胀紧套的外周以使胀紧套回缩的弹性件和能在相对于胀紧套轴向运动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推动胀紧套径向撑开以接触毛坯管的内壁胀紧固定毛坯管的推力套;
两个固定机构分别套装至上模轴和下模轴;套装至上模轴的固定机构的胀紧套的两端分别与推力套和上模座相接触;套装至下模轴的固定机构的胀紧套的两端分别与推力套和下模座相接触;上模轴和下模轴均设有用于对推力套施加轴向作用力的台阶面。
进一步地,胀紧套包括若干个胀紧块;推力套设有倾斜于推力套的轴线的推力斜面;胀紧块设有与推力斜面配合将推力套相对胀紧块的轴向运动转化为胀紧块的径向运动的配合斜面。
进一步地,胀紧套具有若干个所述胀紧块之间的间隙缩小的收缩状态和若干个所述胀紧块之间的间隙扩大的胀紧状态;在收缩状态时,胀紧套的最大直径小于毛坯管的内径;在胀紧状态时,胀紧块的外侧面与毛坯管的内壁面接触。
进一步地。胀紧块设有用于与毛坯管的内壁接触的内锥面;上模体和下模体均设有用于与毛坯管的外壁接触并与内锥面配合从两侧夹持毛坯管的外锥面;外锥面和内锥面的锥度相等。
进一步地,下模轴可动安装至下模座;上模轴可动安装至上模座;上模座设有导向上模轴滑动的上导槽;下模座设有导向下模轴滑动的下导槽;液体胀形模具还包括:对下模轴施加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的弹簧。
进一步地,上模轴相对于上模座在上模开模位置和上模合模位置之间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卫东,未经凌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64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