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口径钢纤维管道一体化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6728.6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8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投(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52 | 分类号: | B28B2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径 纤维 管道 一体化 生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口径钢纤维管道一体化生产系统,包括底板、管模和设置于该管模内部的压实组件,所述管模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管模外侧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下的U形支撑架,该支撑架顶部设置有一支撑压实组件升降的升降机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头带动压辊快速旋转,对管模内混凝土原料进行压实,同时将旋转头转动挤压后向上挤走的原料再次下压,防止原料受到旋转头挤压后被挤出管模,确保管壁材料压薄后结构的密实度,从而增加管道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纤维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口径钢纤维管道一体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钢纤维混凝土管道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材料管道。在管道壁内部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改善混凝土管道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立式混凝土钢纤维管道成型机是通过压头的不断旋转,将填入管模内的原料压入管模内壁,该方式由于压头侧壁为圆形结构,压头与制作原料接触将原料压薄压实过程中,由于原料承受挤压力,导致部分原料会沿管模长度方向被挤走,从而影响管壁的压实过程,甚至导致壁厚过薄而影响管道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口径钢纤维管道一体化生产系统,通过在压头顶部四周设置可转动的压辊结构,将旋转头转动挤压后向上挤走的原料再次下压,确保管壁材料压薄后结构的密实度,从而增加管道结构强度,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口径钢纤维管道一体化生产系统,包括底板、管模和设置于该管模内部的压实组件,所述管模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管模外侧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下的U形支撑架,该支撑架顶部设置有一支撑压实组件升降的升降机构;
所述压实组件包括旋转头和支撑顶杆,所述旋转头顶部设置有一转轴,该转轴顶部插入所述支撑顶杆内且与该支撑顶杆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与支撑顶杆轴线重合,且所述支撑顶杆底端外侧设置有一带动转轴旋转的电动机,所述旋转头顶部均匀环绕分布有四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包括一固定块和贯穿该固定块的撑杆,所述撑杆与固定块通过螺纹配合,且该撑杆外侧一端转动设置有压辊,该压辊外侧一端与所述管模内侧壁平齐。
采用上述一种大口径钢纤维管道一体化生产系统,在使用时,向管模内导入混凝土原料,通过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转轴旋转,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旋转头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旋转头将混凝土原料向管模内壁位置挤压,同时所述旋转头带动所述压紧部旋转,此时所述压辊接触到受到旋转头挤压而向上移动的原料,通过压辊的转动下压过程将翻起的原料再次下压,所述压紧部跟随所述旋转头运动,从而对管模长度方向的混凝土原料进行压实,确保管壁压薄过程中结构更加密实,防止原料受到旋转头挤压而上移挤出管模。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框架和设置于该框架顶部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缠绕固定有钢丝绳,且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对支撑顶杆进行导向的导向板。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顶杆顶部与所述钢丝绳伸出卷扬机一端相接,且该支撑顶杆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导向板内部设置有一贴合该支撑顶杆外表面的矩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顶部中心设置有一通孔,且该通孔半径大于所述电动机最外侧与所述转轴轴线间距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头顶部外侧设置有螺纹状结构,且该螺纹状结构与所述旋转头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外圆周两侧均设置有一定位杆,且该定位杆与所述管模通过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投(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启投(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6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