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拼接式格构梁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8225.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7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强;陈树林;张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立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式格构梁 护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拼接式格构梁护坡,涉及了边坡防护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难以格构梁拆成多个分块,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包括分别两个固定杆和预埋件,两个固定杆之间固定有多个格构块,格构块与预埋件之间固定有连接结构;格构块沿固定杆的延伸方向开设有穿槽,多个格构块之间共同穿设有纵杆,两个固定杆之间还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多个纵杆活动连接的横杆,两个横杆分别与处于纵杆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格构块相互拼接的方式实现边坡防护的主要防护结构,安装方便快捷,安装后结构稳定,对边坡的防护效果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形式便于后期进行拆除,进而便于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拼接式格构梁护坡。
背景技术
在道路、桥梁、河道、护坡等建造工程中,为保证施工工程的稳定,通常会在路基或河道两侧建造具有移动坡度的坡面,形成边坡,再由于边坡建成后存在坡体软弱或者滑移的现象,为保持边坡的稳定,会采用格构梁的结构来加固边坡,格构加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进行边坡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加以固定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1532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包括格构梁主体,格构梁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引流槽,格构梁主体的内部设有浇注槽,格构梁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外表面设有引流口,引流口固定连接于引流槽的端部,连接座的外表面下端前侧设有固定螺纹头,连接座的外表面下端后侧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的外表面通过连接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连杆,固定螺纹孔的内部通过连接螺纹头螺纹连接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于浇注槽的内部,安装孔的内部底面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预埋杆,预埋杆外表面上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压紧螺帽,压紧螺帽滑动连接于安装孔的内部表面,预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预埋块。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连杆是固定于浇注槽内部的,通过连杆于固定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实现相邻连接座的连接,后期拆卸格构梁主体时,也难以将格构梁拆成多个分块,难以应用到其他不同的护坡上,因此重复利用的可能性较低,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稳定、便于多次回收利用、节约成本和资源的一种拼接式格构梁护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拼接式格构梁护坡,包括分别固定于边坡上的两个固定杆和打入边坡内部的预埋件,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固定有多个相互拼接的格构块,所述格构块与所述预埋件之间固定有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结构;
所述格构块沿所述固定杆的延伸方向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贯穿所述格构块的两端,沿所述固定杆的延伸方向拼接的多个格构块之间共同穿设有纵杆,所述纵杆与所述穿槽插接适配,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同时与多个纵杆活动连接的横杆,两个所述横杆分别与处于所述纵杆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前,先将所需的格构块制作成型并搬运至所要进行防护的边坡处,施工时,先在护坡内打入预埋件,并在护坡的两侧固定两个固定杆,在两个固定杆之间依次拼接格构块,利用连接结构实现预埋件与格构块的连接,形成护坡的整体防护结构,格构块拼接完成后,将多个纵杆沿固定杆的延伸方向依次穿入穿槽内,实现对沿固定杆方向相互拼接的多个格构块限位固定,再将多个纵杆的两端依次与两个横杆安装适配,实现纵杆的固定,从而实现边坡的防护,由于格构块是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拆除连接结构、纵杆、横杆后,即可实现多个格构块之间的拆除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格构块相互拼接的方式实现边坡防护的主要防护结构,安装方便快捷,安装后结构稳定,对边坡的防护效果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形式便于后期进行拆除,进而便于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立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立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8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