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检电路、自检装置以及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1955.8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2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20 | 分类号: | H04B17/20;H04B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李庆波 |
地址: | 458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检 电路 装置 以及 接收机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自检电路、自检装置以及接收机。该自检电路用于检测零中频接收机的信道增益,零中频接收机至少包括零中频解调器,自检电路至少包括振荡器和混频电路;振荡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混频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混频电路的输出端与零中频解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振荡器的第二输出端进一步与零中频解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其中,振荡器用于产生本振信号,混频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并将本振信号和脉冲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混频信号,零中频解调器根据本振信号对混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信道增益。本申请提出的自检电路,能够提高检测接收机信道增益的准确性,减小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收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检电路、自检装置以及接收机。
背景技术
零中频架构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成本低,功率消耗较低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手持设备采用零中频架构。为了确保安装零中频架构的设备的可靠性和出勤率,设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自检。
目前,零中频接收机的自检技术存在缺陷,最根本的问题是信号从一开始就被搬移到了直流频段内,这一频段内存在很强的低频干扰和噪声,使得信号还未获得足够的增益就被“污染”了,其中本振信号泄露导致的直流漂移是最严重的,其可以轻易地掩盖有用的信号,同时该直流漂移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被反射的泄露信号大小发生变化,即表现为直流漂移随时间的变化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检电路、自检装置以及接收机,以解决直流漂移导致的自检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检电路,自检电路用于检测零中频接收机的信道增益,零中频接收机至少包括零中频解调器,自检电路至少包括振荡器和混频电路;振荡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混频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混频电路的输出端与零中频解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振荡器的第二输出端进一步与所述零中频解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其中,振荡器用于产生本振信号,混频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并将本振信号和脉冲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混频信号,零中频解调器根据本振信号对混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信道增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自检装置,自检装置用于检测零中频接收机的信道增益;自检装置包括驱动电源和自检电路,所述自检电路包括上述的自检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接收机,接收机包括上述的自检装置;接收机还包括射频电路,射频电路与自检装置耦接,射频电路用于输入射频信号。
在本申请中,自检电路用于检测零中频接收机的信道增益,零中频接收机至少包括零中频解调器,自检电路至少包括振荡器和混频电路;振荡器的输出端与混频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混频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零中频解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振荡器的第二输出端进一步与所述零中频解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其中,振荡器用于产生本振信号,混频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并将本振信号和脉冲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混频信号,零中频解调器根据本振信号对混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信道增益;本申请通过混频电路将本振信号和脉冲信号进行混频产生混频信号,然后根据本振信号对混频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将解调信号和本振信号作比较得到信道增益,由于解调信号为交流信号,能够有效减小直流漂移的影响,提高自检得到的信道增益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自检电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自检电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自检电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19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