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军用单兵携带电池充放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1976.X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7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州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军用 单兵 携带 电池 放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军用单兵携带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扩展接口模块、自动绝缘模块、电池模块、MOS管、多路PWM输出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均衡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电流检测电路、快速充电模块和运行状态显示模块,所述扩展接口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自动绝缘模块用于自动封闭电池充放电系统的接线端子,所述MOS管向所述电池模块供电和充电,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向所述快速充电模块提供输入,所述快速充电模块通过所述多路PMM输出电路控制所述MOS管,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向所述均衡电压输出控制模块输入。本电池充放电系统充电过程速度快,放电过程实现不产生极化情况下均衡放电,并且实现自动接口绝缘,可灵活的根据场景扩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军用单兵携带电池充放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徒步士兵使用的电子装备越来越多,所负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减轻负载,就要减小这些系统的质量,这就要求不仅电子系统本身要具有更大的效率,而且电池要更轻便。便携稳定的电池充放电系统可为军用笔记本、单兵装备、军用通信后备电源、图传设备、测距设备、军用通信装置、军用便携式能源、警用手持设备和特种机器人等设备供电需求,保障作战场景下的多种能源需求。
由于使用人群及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单兵作战备用电池必须具备适合长期复杂环境下的特殊要求,需要能够保证长时间、持续稳定的给单兵作战设备进行供电;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201710927248.6公开了一种军用智能组合电源系统,将各类能源接入并存储至蓄电池中,该套系统主要作用为不同类型能量接入;其不足之处是体积较大,系统较为复杂,不满足单兵作战的场景的携带和灵活组合的需求;此外,单兵作战备用电池应该能够根据用户个体的需求,进行单独的设计,实现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量身定制”,灵活组配为不同应用场景的供电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军用单兵携带电池充放电系统,实现单兵作战中蓄电池的便携和安全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军用单兵携带电池充放电系统,所述军用单兵携带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扩展接口模块、自动绝缘模块、电池模块、MOSFET管、多路PWM输出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均衡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电流检测电路、快速充电模块和运行状态显示模块,所述扩展接口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自动绝缘模块用于自动封闭电池充放电系统的接线端子,所述MOSFET管向所述电池模块供电和充电,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向所述快速充电模块提供输入,所述快速充电模块通过所述多路PMU输出电路控制所述MOSFET管,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向所述均衡电压输出控制模块输入,所述运行状态显示模块显示所述均衡电压输出控制模块和所述快速充电模块的运行状态。
优选地,所述MOSFET管与所述电池模块单独连接,所述均衡电压输出控制模块和所述快速充电模块均可控制MOSFET管在一个周期内进行所述MOSFET管交替的导通和关断。
优选地,所述电池充放电系统配置有三种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放电状态和自动封闭状态,所述电池充放电系统配置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有三个档位分别对应所述电池充放电系统的三种运行状态;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向所述均衡电压控制模块提供的电流进行电池运行状态的辨识;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提供的电流大于0时电池为充电状态;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提供的电流小于0时电池为放电状态;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提供的电流等于0时电池为自动封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块通过串联组成电池组,每个电池均配置了MOSFET管开关和熔断器;所述电池模块使用三元锂电池,所述电池模块的电压可经过便携式逆变设备变为220V交流电源。
优选地,所述扩展接口模块为通用接口,所述扩展接口模块在电池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19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