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4396.6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5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森;刘水发;李林华;李伟东;刘周谟;李锋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载志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74 |
代理公司: | 36140 南昌市赣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鸿运 |
地址: | 3361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炉 节能型煤气发生炉 焊接 固定支撑板 固定底垫 排气烟管 集灰槽 开孔 炉口 本实用新型 煤气发生炉 端面平齐 结构稳定 煤炭气化 煤炭 上端面 使用率 运料 燃烧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属于煤气发生炉技术领域,包括发生炉、开孔和固定底垫,开孔位于发生炉的一侧,且固定底垫焊接设置在发生炉的底部,发生炉的一侧焊接设有运料梯,且发生炉的一侧设有排气烟管,并且排气烟管的一侧与发生炉贯穿设置,发生炉的顶部设有炉口,且发生炉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支撑板,并且固定支撑板的上端面与炉口的端面平齐。该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结构稳定,且借助集灰槽可在煤炭气化时使煤炭产生的含炭灰尘积留在均匀分布的集灰槽内,使该种积留的含炭灰尘又可落入发生炉内,以进行再次燃烧,从而提高煤炭的使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发生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
背景技术
煤气发生炉是指用于制造煤气、水煤气及半水煤气的反应炉,炉体为圆筒形,外壳用钢板制造或用砖砌成,内衬耐火砖,并设有加料设备、鼓风管道及煤气管道等。
然而现有的煤气发生炉炉体内的煤炭使用不够充分,从而导致煤炭在气化时,煤炭的灰尘易受外界气流的影响而飘散,这降低了煤炭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现有的煤气发生炉在热效率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满足节能的要求。
因此需要在现有煤气发生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的煤气发生炉炉体内的煤炭使用不够充分,从而导致煤炭在气化时,煤炭的灰尘易受外界气流的影响而飘散,这降低了煤炭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现有的煤气发生炉在热效率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满足节能的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通过设置集灰槽、耐火层、底部储水罐和储水槽,使本装置结构稳定,使本设备借助集灰槽可在煤炭气化时使煤炭产生的含炭灰尘积留在均匀分布的集灰槽内,使该种积留的含炭灰尘又可落入发生炉内,以进行再次燃烧,从而提高煤炭的使用率,并且可使发生炉借助沸水的蒸汽可加大发生炉的热效率,以提高发生炉的使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包括发生炉、开孔和固定底垫,所述开孔位于发生炉的一侧,且固定底垫焊接设置在发生炉的底部,所述发生炉的一侧焊接设有运料梯,且发生炉的一侧设有排气烟管,并且排气烟管的一侧与发生炉贯穿设置,所述发生炉的顶部设有炉口,且发生炉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支撑板,并且固定支撑板的上端面与炉口的端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发生炉的内侧端面均匀分布有耐火层,且耐火层的一端均与发生炉固定连接,并且该耐火层包括耐火砖组成。
优选的,所述发生炉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储水罐,且底部储水罐与发生炉为一体化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部储水罐的内侧设有储水槽,且开孔的一侧与储水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耐火层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集灰槽,且集灰槽的深度均为5-8cm。
优选的,所述集灰槽的内侧底部端面均呈倾斜状,且集灰槽与耐火层均为一体化设置。
有益效果:
(1)该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由于发生炉的内侧端面均匀分布有耐火层,且由于耐火层包括耐火砖组成,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耐火层可提高发生炉炉壁内的耐火、耐高温性,且由于耐火层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集灰槽,并且由于集灰槽的内侧底部端面均呈倾斜状,使本设备借助集灰槽可在煤炭气化时使煤炭产生的含炭灰尘积留在均匀分布的集灰槽内,使该种积留的含炭灰尘又可落入发生炉内,以进行再次燃烧,从而提高煤炭的使用率。
(2)该种节能型煤气发生炉通过将外界沸水借助开孔注入底部储水罐内,使沸水通过底部储水罐进入储水槽,使发生炉借助沸水的蒸汽可加大发生炉的热效率,以提高发生炉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载志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万载志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4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