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水分离的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4799.0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9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作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软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2 | 代理人: | 李姗姗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郫都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水 分离 杯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茶水分离的杯子,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安装有分离网,所述杯体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分离网的顶部安装有卡头,所述卡头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杆,所述杯体底部靠近连接槽外部的一侧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上开设有防滑槽,所述杯体的一侧安装有观察框,所述观察框上印刷有刻度标识,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对限位杆进行卡合,从而将分离网卡合于杯体内部的底部1/4处,从而将茶叶隔绝于杯体内部的底端,让使用者饮用茶叶时,无需取出分离网,从而更加方便卫生,且茶叶不会悬浮于杯体上方,提高使用者的体验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水分离的杯子。
背景技术
杯子,(一种专门盛水的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称为盖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
但是目前现有茶水分离的杯子是在杯口处设置白钢过滤网,搭在杯口处,饮用时,将滤网拿出,仍会有茶叶悬浮,需喷吐茶叶,降低使用体验,并且放置不便,滤网取出后无处放置,而且用手提取滤网,当二次饮用(中途盖杯)时,造成对水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水分离的杯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滤网拿出后,仍会有茶叶悬浮、滤网放置不便和不为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水分离的杯子,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安装有分离网,所述杯体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分离网的顶部安装有卡头,所述卡头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杆。
优选的,所述杯体底部靠近连接槽外部的一侧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上开设有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一侧安装有观察框,所述观察框上印刷有刻度标识。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纵截面为L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对限位杆进行卡合,从而将分离网卡合于杯体内部的底部1/4处,从而将茶叶隔绝于杯体内部的底端,让使用者饮用茶叶时,无需取出分离网,从而更加方便卫生,且茶叶不会悬浮于杯体上方,提高使用者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添加杯盖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添加杯盖的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7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中:1-杯体;2-密封柱;3-握槽;4-杯盖;5-限位块;6-移动杆;7-限位杆;8-防滑套;9-密封垫;10-防滑垫;11-观察框;12-滑槽;13-连接槽;14-卡头;15-卡杆;16-分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软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软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4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