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刺梨果采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6626.2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7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瑜;李立郎;李齐激;杨礼寿;邓廷飞;杨娟;杨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01D46/24 | 分类号: | A01D46/24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李万强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梨 采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刺梨果采摘装置,涉及刺梨果采摘技术领域。该刺梨果采摘装置,包括刀柄,刀柄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刀片,刀柄位于固定刀片下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住,第一固定柱位于滑槽外部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刀片,移动刀片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通过手动握住握杆与第二滑杆,使活动板在连接柱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滑块在拉杆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使第一滑杆向刀柄右侧移动,移动刀片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刺梨果的枝条剪短,采摘过程中人手不接触到刺梨果,一方面避免了刺梨果表面刺刺伤采摘者,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果实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采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刺梨果采摘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刺梨表面和枝条上都布满棘刺,手工采摘时尽管已经穿戴了手套,但还是有刺伤、划伤双手的情况发生。另外手工采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难以满足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多种刺梨采摘器械,如名称为“一种可去刺刺梨果采摘器”(CN201721442506.3)、名称为“一种可去刺刺梨果采摘器”(CN201621488854.X)、名称为“一种可去刺刺梨果采摘器”(CN201820200015.6)等。虽然能够有效地避免棘刺伤害操作者,但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操作麻烦等缺陷,实用性较差、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刺梨果采摘装置,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刺梨果采摘装置,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刀片,所述刀柄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住,所述第一固定柱位于第一滑槽外部一端的外壁套接有移动刀片,所述移动刀片位于第一固定柱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刀柄位于第一滑槽下部的位置插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位于刀柄右侧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外壁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外壁与第二连接杆铰接。
所述刀柄位于第一滑杆下部的位置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刀柄左侧的外表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住,所述第四固定柱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三固定柱的一端铰接,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刀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杆,所述拉杆贯穿固定板且与固定板下部设置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支杆开进第二滑杆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杆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的下表面与握杆的上表面通过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拉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拉杆以刀柄为对称线相对称。
所述刀柄位于第一滑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且第一滑杆左右移动的距离小于第二滑杆上下移动的距离。
所述固定板位于拉杆的位置与拉杆并没有接触,且拉杆的上下移动的距离与移动刀片移动的距离相等。
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弹簧等距离排布。
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相同,且始终以第一滑杆为对称线相对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刺梨果采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采摘效率高,不刺伤采摘者,同时也不损伤刺梨果表皮,具体有益效果:
(1)通过握杆与第二滑杆使活动板在连接柱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滑块在拉杆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杆可以使第一滑杆向刀柄右侧移动,从而使移动刀片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刺梨果的枝条剪短且不会接触到刺梨果,避免果皮受到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未经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66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片自动测试机
- 下一篇:一种环形光学视窗类产品的硬化积液吸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