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生产用模头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8805.X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8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勇;孙世友;王东;张永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佳和保护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275 | 分类号: | B29C48/275 |
代理公司: | 山东诚杰律师事务所 37265 | 代理人: | 王志强;刘成飞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生产 用模头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生产用模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出风口(3)、进风口(4)、风机进风管(5)、风机出风管(6)、风机(7);所述壳体(2)围绕模头(1)设置,并且所述壳体(2)内壁与所述模头(1)外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壳体(2)侧壁的底端均布有进风口(4);所述壳体(2)侧壁的顶端均布有出风口(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薄膜生产过程中模头的多余热量,对进入膜泡的内部风进行预热,避免了能源的浪费;进风口的进风经过过滤,不影响产品的质量;进入壳体内的风通过螺旋片形成的风道充分和模头外壁进行换热,余热利用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用模头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生产的过程中,加热到熔融状态的原料经过模头挤出并通过吹膜形成薄膜;因此生产过程中模头的温度较高,具备一定的热量;然而现有的薄膜生产设备并未对该热量进行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生产用模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出风口、进风口、风机进风管、风机出风管、风机;所述壳体围绕模头设置,并且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模头外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壳体侧壁的底端均布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侧壁的顶端均布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的进风端通过所述风机进风管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端通过所述风机出风管和所述模头的底端连通,用于给通过所述模头形成的膜泡的内部提供一定的风压,以起到吹膜及冷却膜泡内壁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变频调速风机,以便能够更精确的控制风速和风压。
优选的,还包括螺旋片;所述螺旋片内侧固定于所述模头外壁;所述螺旋片外侧紧靠所述壳体内壁;所述螺旋片的设置使得经过所述模头外壁风的路径更长,换热更充分。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入口端设置有滤网,用以过滤掉灰尘等颗粒物。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风机进风管和所述风机出风管均为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薄膜生产过程中模头的多余热量,对进入膜泡的内部风进行预热,避免了能源的浪费;进风口的进风经过过滤,不影响产品的质量;进入壳体内的风通过螺旋片形成的风道充分和模头外壁进行换热,余热利用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沿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旋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模头1、壳体2、出风口3、进风口4、风机进风管5、风机出风管6、风机7、螺旋片8、膜泡9、滤网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佳和保护膜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佳和保护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88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玻璃纤维涂覆布
- 下一篇:一种生产烷基苯用静态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