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车式电梯井口与井道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9174.3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9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龙其生;颜传富;廖人兴;庞树玉;张春雨;李荟;孙文;韩军;张震;林湄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8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车 电梯 井口 井道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推车式电梯井口与井道防护装置涉及电梯井防护技术领域。为了避免施工人员在安装电梯井安全防护中,发生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风险,同时保证电梯井口与井道安全防护安全有效,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电梯井外侧进行安全防护安装作业。一种推车式电梯井口与井道防护装置,包括电梯井口防护和电梯井道防护,所述电梯井口防护和电梯井道防护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电梯井口防护和井道防护集成为一体,无需外部零件、安拆快,提高施工效率;只需在电梯井口外侧操作安装,无需进入电梯井道内,有效避免施工人员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的风险,保证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生命安全;装置可循环使用,减少工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电梯井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化进展逐年提高,城市中高层建筑也越建越高。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电梯井内高处坠落事故,《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中条文4.2.2要求电梯井口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米防护门,底端距地高度不应大于50mm,并设置大于180mm挡脚板;条文4.2.3要求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2层且不大于10m加设一道安全平网。目前电梯井口多数采用钢管防护栏或定型化防护栏;电梯井道内用钢管搭设防护平台,满铺木板或挂安全平网进行安全防护。这种做法需要作业人员进入电梯井道内搭设和拆除钢管平台、木板或安全平网,增加作业人员在电梯井道内发生物体打击或高处坠落的安全风险。
经检索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025123U,公开了一种电梯井硬隔离的标准化防护装置。包括由横梁和纵梁交错固定构成的框架结构以及覆盖在该框架结构上的钢网片组成,在框架结构的左侧边缘处设有卡扣在电梯井防护层结构梁上的支撑卡槽(角钢),在框架结构的左侧边缘设有吊环,采用吊环吊运防护装置安装。但是该装置在吊运时仍需作业人员进入电梯井道安装和拆除吊钩,仍然存在作业人员在电梯井道内发生物体打击或高处坠落的安全风险;其次在电梯井内吊运属于盲区吊运,增加塔吊作业安全风险。
又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502291U,公开了电梯井水平防护装置。包括用于挂设防护网的框体,所属框体上设有拉绳,通过拉绳施工人员无需进入电梯井内部作业。但是该装置在作业人员下放拉绳过程中,由于电梯井口没有围挡存在失稳跌入电梯井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避免施工人员在安装电梯井安全防护中,发生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风险,同时保证电梯井口与井道安全防护安全有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推车式电梯井口与井道防护装置,可以在电梯井外侧进行安全防护安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推车式电梯井口与井道防护装置,包括电梯井口防护和电梯井道防护,所述电梯井口防护和电梯井道防护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口防护包括井口防护框架、钢板网、把手、缠绕器、万向轮、踢脚板和固定耳板,所述钢板网焊接在井口防护框架上,所述井口防护框架上部设置把手和缠绕器,所述井口防护框架两侧设置固定耳板,所述井口防护框架下部安装万向轮和踢脚板。所述电梯井口防护框架下端通过铰接与电梯井道固定防护框架连接,所述电梯井口防护框架上端通过缠绕器内钢丝线与电梯井道防护框架前端拉环连接;所述电梯井道防护包括井道固定防护框架、井道可折叠防护框架、钢板网、支腿和支座,所述钢板网焊接在井道固定防护框架和井道可折叠防护框架上,所述井道固定防护框架通过铰接和井道可折叠防护框架连接,所述井道固定防护框架在电梯井口处设置支座,所述支座与井道固定防护框架焊接,所述井道固定防护框架和井道可折叠防护框架端部均设置支腿,所述支腿通过铰接与井道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框架和支座可采用方钢、角钢、槽钢或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缠绕器包括摇把、线滚、外框和钢丝线。
进一步地,所述踢脚板通过锚栓与井口防护框架连接,锚栓可在框架侧面“7”型槽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耳板上设有圆孔,用于安装膨胀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9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隔离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