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岩一次爆破成型及抛碴的多向聚能爆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9697.8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0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寿;谢兴博;郭涛;范磊;马华原;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3/28 | 分类号: | F42B3/28;F42B3/00;F4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爆破 成型 多向 装置 | ||
1.一种硬岩一次爆破成型及抛碴的多向聚能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爆破装置(9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起爆组件(21)、上部药柱单元(22)、隔爆管(23)、下部药柱单元(24)和抛掷单元(25),爆破装置(93)放置在岩石(96)上预制洞(92)内,起爆组件(21)起爆后,引爆上部药柱单元(22)对岩石(96)的上部第一次爆破,并通过隔爆管(23)延迟一段时间后引爆下部药柱单元(24)对岩石(96)的下部进行第二次爆破,最后引爆抛掷单元(25)对坑体内的碎石进行抛掷清理;
所述的上部药柱单元(22)和下部药柱单元(24)内分别设置有上部药管(16)和下部药管(7),所述的上部药管(16)和下部药管(7)均为铅锑合金或钢制成,壳体(71)的外圈为圆柱形,壳体(71)的内圈均匀布置有若干只V形凸起(73),V形凸起(73)的顶角正对药柱的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岩一次爆破成型及抛碴的多向聚能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爆管(23)包括通过螺纹活动联接的上连接端子(11)和下连接端子(36);上连接端子(11)为法兰结构,上部药柱单元(22)的上部药管(16)通过螺纹联接在上连接端子(11)的法兰结构上;上部药管(16)和法兰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垫(13);第一缓冲垫(13)为空心结构,其中心通孔(51)内部设置有第二柔性导爆索(14);第一缓冲垫(13)的外侧开有环形槽(52)和连通环形槽(52)和中心通孔(51)的直槽(53),环形槽(52)和直槽(53)内部安装有第一柔性导爆索(12);所述的第一柔性导爆索(12)与第二柔性导爆索(14)相接触;
下连接端子(36)的上端为套筒(34),套筒(34)的外部设置有内套管(35)和外套管(10),内套管(35)和外套管(10)之间设置有若干只级联的环形金属膨胀管(9),下连接端子(36)的下端为法兰(33),下部药柱单元(24)的下部药管(7)通过螺纹联接在法兰(33)上;下部药管(7)内部的下层药柱(6)和法兰(33)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31),第二缓冲垫(31)为空心结构,空心部位内部设置有隔板延期雷管(8);
所述的抛掷单元(25)包括第二金属胀形管(2)和底盖(1);第二金属胀形管(2)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三缓冲垫(5)、金属胀形块(4)和抛掷药剂(3),抛掷药剂(3)被底盖(1)封堵在第二金属胀形管(2)内部;第二金属胀形管(2)与下部药管(7)之间通过螺纹联接,第三缓冲垫(5)设置在金属胀形块(4)和下层药柱(6)之间,所述的第三缓冲垫(5)和金属胀形块(4)均为空心结构,中间安装有第三柔性导爆索(43),所述的第三柔性导爆索(43)伸入至抛掷药剂(3)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岩一次爆破成型及抛碴的多向聚能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金属膨胀管(9)的内圈开有缺口(61),内套管(35)和套筒(34)上对应缺口(61)的位置设置有直槽(53),环形金属膨胀管(9)内部安装有第四柔性导爆索(44),第四柔性导爆索(44)盘绕在环形金属膨胀管(9)的管内及直槽(53)内部,并与第二柔性导爆索(14)相接触;环形金属膨胀管(9)的管内填充有炸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岩一次爆破成型及抛碴的多向聚能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药管(16)尾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金属胀形管(41);第一金属胀形管(41)加工有内螺纹,与上连接端子(11)法兰结构上的外螺纹相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岩一次爆破成型及抛碴的多向聚能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胀形管(2)的内壁为上径大、下径小的锥体结构,锥角为5-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岩一次爆破成型及抛碴的多向聚能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爆组件(21)包括起爆雷管(17)、堵头(18)和封口盖(20),起爆雷管(17)通过雷管接头(19)固定在堵头(18)上,起爆组件(21)最上端设置有封口盖(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96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向心涡轮高速直联发电系统
- 下一篇:密闭空间分段间隔装药爆轰隔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