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车体多机器人打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0677.2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5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严思杰;叶松涛;陈巍;刘金刚;刘占磊;吴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0;B24B49/00;B24B55/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17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车体 机器人 打磨 系统 | ||
1.一种客车车体多机器人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导轨(1)、机器人导轨(2)、机器人打磨模块(3)、集尘模块(4)、车体测量定位模块(5)、主控模块(6);
所述车体导轨(1)用于输送车体(7),位于两条机器人导轨(2)中间;
在车体导轨(1)的一端安装有车体测量定位模块(5),所述车体测量定位模块(5)连接主控模块(6);车体测量定位模块(5)用于测量距车体的距离,并向主控模块(6)反馈,以便主控模块(6)确定车体(7)移动到位;
在车体导轨(1)的两个外侧各安装一条机器人导轨(2);每条机器人导轨(2)上至少安装一个机器人打磨模块(3);各机器人打磨模块(3)连接并受控于主控模块(6),共同对车体导轨(1)上的车体(7)进行打磨;机器人导轨(2)受控于主控模块(6),能够带动机器人打磨模块(3)在机器人导轨(2)上移动;
在机器人导轨(2)上还安装有能够与机器人打磨模块(3)一起移动的集尘模块(4),用于收集对车体打磨时产生的粉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车体多机器人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机器人打磨模块(3)包括机器人本体(301)、打磨执行器(302)、机器人控制柜(303);机器人控制柜(303)安装在机器人导轨(2)上,机器人导轨(2)能够带动机器人控制柜(303)沿导轨移动;机器人控制柜(303)中设有机器人控制器,所述机器人控制器连接主控模块(6);机器人本体(301)连接在机器人控制柜(303)上,打磨执行器(302)连接机器人本体(301)末端的六轴关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车体多机器人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打磨执行器(302)包括打磨头(3021)、打磨结构体(3022)、末端测量单元(3023)、打磨驱动单元(3024)、活性触觉单元(3025);
打磨结构体(3022)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与打磨结构体(3022)之间留有空隙;打磨结构体(3022)的一端安装有打磨头(3021),另一端连接活性触觉单元(3025)一端;活性触觉单元(3025)另一端连接机器人本体(301)末端的六轴关节;打磨头(3021)外端面连接有砂纸(3021a);打磨头(3021)和砂纸(3021a)上均设气孔,所述气孔与打磨结构体(3022)内空隙相通;打磨结构体内的电机连接并驱动打磨头(3021);在打磨结构体(3022)上还连接与内部空隙相通的吸尘管道(403);
在打磨结构体(3022)上安装有打磨驱动单元(3024),打磨驱动单元(3024)的输入连接主控模块(6),输出连接打磨结构体内的电机;在打磨结构体(3022)的外部还安装有末端测量单元(3023),末端测量单元(3023)连接主控模块(6),用于测量打磨头与车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并向主控模块(6)反馈;
活性触觉单元(3025)用于控制打磨接触力恒定,活性触觉单元(3025)通过信号线连接主控模块(6)。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车体多机器人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集尘模块(4)包括吸尘控制柜(401)、集尘柜(402)、吸尘管道(403);吸尘控制柜(401)用于产生负压,集尘柜(402)连接吸尘管道(403)一端,吸尘管道(403)另一端连接打磨结构体(30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车车体多机器人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控制柜(401)和集尘柜(402)安装在机器人导轨(2)上,与相应的一个机器人控制柜(303)一起移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车体多机器人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机器人控制柜(303)基座上还连接一个砂纸快换机构(3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06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