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0759.7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1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郭爱洪;杨冬平;丛军;王玉虎;李民强;黄珊;让东梅;常琳;顾菲菲;丁谊开;张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2 | 分类号: | F16L41/02;F16L55/163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梁轶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结构 碳纤维 修复 | ||
1.一种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包括钢管节点主管、钢管节点支管,所述钢管节点主管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均为柱型管,其特征在于,
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若干层包裹于所述钢管节点主管外壁的主管碳纤维布;
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还包括若干层包裹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外壁的支管碳纤维布,每层所述支管碳纤维布均设置有两块梯形碳纤维布;
所述支管碳纤维布与所述主管碳纤维布外部均设置有碳纤维材质条;
所述主管碳纤维布最外层两端外与所述钢管节点主管外壁相连处设置有若干层锚固压条,所述支管碳纤维布最外层端部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外壁相连处也设置有若干层所述锚固压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主管碳纤维布均为矩形布,且在所述矩形布的一边设置有一矩形切口,所述切口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外径配合;
所述矩形布设置有所述矩形切口的边与其相对的边搭接,使所述主管碳纤维布裹成筒状时其侧壁形成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配合的通孔;
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的宽度大于所述钢管节点主管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主管碳纤维布均包括有两块L型主管碳纤维布,两块所述L型主管碳纤维布首尾相接拼合为一块矩形的所述主管碳纤维布,且每两块所述L型主管碳纤维布中部均有矩形的通孔;
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的宽度不大于所述钢管节点主管的直径;
所述通孔内为所述钢管节点支管的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主管碳纤维布包括:顶边、底边、长边、短边与弯折边,其中一块所述L型主管碳纤维布的顶边与另一块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的底边位于同一条线且有部分重叠,两块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的弯折边相对且有部分重叠,两块所述L型主管碳纤维布的弯折边中部90°弯折处形成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为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支管碳纤维布均为两块梯形支管碳纤维布,两块所述梯形支管碳纤维布的顶边与左右两边垂直,底边为倾斜边,其中一块所述梯形支管碳纤维布包裹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的外管壁一侧,另一块所述支管碳纤维布位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外管壁的另一侧,两块所述梯形支管碳纤维布的底边均位于所述钢管节点支管与所述钢管节点主管的连接处,且两块所述支管碳纤维布之间有重叠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碳纤维布设置有不小于六层,且纤维方向不同,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的纤维方向为相对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的底边形成的角度,首层粘贴0°或者90°纤维方向的所述主管碳纤维布,45°和-45°纤维方向的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粘贴于0°和90°纤维方向的所述主管碳纤维布之间;
所述支管碳纤维布也设置有不少于六层,且纤维方向不同,由内至外相对所述支管碳纤维布的底边依次为0°、90°、0°、90°、0°、9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的方向与所述主管碳纤维布的纤维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碳纤维材质条相较所述钢管节点主管缠绕方向为0°;
所述支管碳纤维材质条相较所述钢管节点支管缠绕方向为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压条均设置有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钢管结构的碳纤维修复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节点主管与所述主管碳纤维布之间通过胶黏剂相连,每层所述主管碳纤维布之间均通过胶黏剂相连;
所述钢管节点支管与所述支管碳纤维布之间通过胶黏剂相连,每层所述支管碳纤维布之间均通过胶黏剂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07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挡风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隔音性好的铝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