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门旋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1844.5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6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熊国富;刘斌;罗立军;王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五强溪水电厂 |
主分类号: | B25B27/24 | 分类号: | B25B27/2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陈晖 |
地址: | 41964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门旋拧装置,包括把手杆和承接杆,把手杆的一端与承接杆的中部连接,承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钩挂阀门转环内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第一弧形弯钩,另一端设有用于钩挂阀门转环外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第二弧形弯钩,第一弧形弯钩与第二弧形弯钩的开口朝向相反。该阀门旋拧装置具有安全性高、便利性高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拧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旋拧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厂房中手动阀门(如截止阀、蝶阀)数量众多,阀门开闭操作任务量重,阀门在开启初段或关闭末段需要人工施加较大的操作力矩,而常用的手动阀门操作工具为F型操作把手,该把手存在明显缺点:一是操作把手杆与阀门转环受力点处半径存在较大夹角,降低了力矩的有效传递;二是把手与阀门的转环没有位置限制,有造成操作人员在用力操作时滑倒摔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便利性高及可靠性高的阀门旋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旋拧装置,包括把手杆和承接杆,所述把手杆的一端与承接杆的中部连接,所述承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钩挂阀门转环内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第一弧形弯钩,另一端设有用于钩挂阀门转环外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第二弧形弯钩,所述第一弧形弯钩与所述第二弧形弯钩的开口朝向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弧形弯钩和所述第二弧形弯钩均呈圆弧状。
所述第一弧形弯钩和所述第二弧形弯钩的弧度均为150°~210°。
所述第一弧形弯钩和所述第二弧形弯钩的弧度均为180°。
所述第一弧形弯钩和所述第二弧形弯钩的圆弧直径均5~7mm。
所述第一弧形弯钩和所述第二弧形弯钩的圆弧直径均6mm。
所述第一弧形弯钩和所述第二弧形弯钩均采用直径为16mm的实心圆钢弯折形成。
所述把手杆与所述承接杆垂直设置。
所述把手杆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承接杆的之间设有加强板。
所述把手杆与所述承接杆均采用无缝钢管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阀门旋拧装置包括把手杆和承接杆,把手杆的一端与承接杆的中部连接,承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钩挂阀门转环内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第一弧形弯钩,另一端设有用于钩挂阀门转环外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第二弧形弯钩,第一弧形弯钩与第二弧形弯钩的开口朝向相反。正时针旋转阀门转环时,将承接杆上端且位于把手杆下侧方的第一弧形弯钩钩挂阀门转环的内侧,同时,将承接杆下端且位于把手杆下侧方的第二弧形弯钩钩挂阀门转环的外侧,并调整好把手杆与阀门转环所在面的角度,再向下压把手杆,使得阀门转环正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阀门转环时,将该阀门旋拧装置反转180度,再将承接杆上端且位于把手杆下侧方的第二弧形弯钩钩挂阀门转环的外侧,同时,将承接杆下端且位于把手杆下侧方的第一弧形弯钩钩挂阀门转环的内侧,并调整好把手杆与阀门转环所在面的角度,再向上压把手杆,使得阀门转环逆时针旋转;采用该阀门旋拧装置旋拧阀门时,安全性高、便利性高及可靠性高,同理,不管正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阀门转环,该阀门旋拧装置始终可以置于阀门转环的上侧操作,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便利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门旋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阀门旋拧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正时针转阀门转环)。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阀门旋拧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逆时针转阀门转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五强溪水电厂,未经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五强溪水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1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通风透气的工厂用简易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初中语文教学用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