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炒锅助力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3346.4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11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余灏;范顺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45/06 | 分类号: | A47J45/06;A47J45/08;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李恩庆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锅 助力 把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锅助力把手,包括连接座、连杆、护套和握持杆,连接座的一端与锅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护套为半球形状,连杆与护套的底部连接,护套的内部纵向安装有与连杆垂直的把手。解决现有的炒锅把手都是单根棍状把手,这种把手在炒菜颠锅时需要较大的腕力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炒锅助力把手,使正常做饭炒菜时颠锅省力,菜出锅时端锅省力,且护套设计,防止炒菜时热油溅到手上,让炒菜更加省力、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助力把手,属于锅把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炒锅把手都是单根棍状把手,这种把手在炒菜颠锅时需要较大的腕力,而想把菜从锅里倒到碗里就需要更大的腕力了。这样的腕力对厨师的要求太高,对于在家中做饭的人们是一个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炒锅把手都是单根棍状把手,这种把手在炒菜颠锅时需要较大的腕力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炒锅助力把手,主要是结构设计,修改炒锅把手的形状以达到设计目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炒锅助力把手,包括连接座、连杆、护套和握持杆,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锅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护套为半球形状,所述连杆与护套的底部连接,所述护套的内部纵向安装有与连杆垂直的把手。
优选地,连接座与连杆之间的夹角为25°-45°,可按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设计不同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根据人体力学结构,颠锅由主要使用腕力转到主要使用背部肌肉;端锅由主要使用肩部肌肉和腕力转到主要使用肱二头肌,此设计使正常做饭炒菜时颠锅省力,菜出锅时端锅省力。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护套设计,防止炒菜时热油溅到手上。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原理简单,节约成本,让炒菜更加省力、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连接座;2-连杆;3-护套;4-握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包括连接座1、连杆2、护套3和握持杆4,所述连接座1的一端与锅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2固定连接,所述护套3为半球形状,所述连杆2与护套3的底部连接,所述护套3的内部安装有与连杆2垂直的握持杆4。
上述部件全部使用金属(不锈钢)结构,若需降低成本,可将护套部分中的非承力部分改用塑料结构。
所述连接座1与连杆2之间的夹角为25°-45°,可按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设计不同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使用方法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以替换以往的手柄,适用于中小型锅体。在炒菜时,使用者握住握持杆4,颠锅时使用肱二头肌,可以较为省力,尤其是重量较大的时候,菜出锅时,可以单手翻转,另一只手可将菜盛出。另外护套3的设计可避免使用者的手被油溅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记载的特征的合理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3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男性术后安全保护裤
- 下一篇:一种防松动螺栓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