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用移动修补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5103.4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8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新;许玺;曲小玉;卢伟;刘立永;张龙飞;乔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00 | 分类号: | E04G1/00;E04G1/15;E04G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移动 修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用移动修补架装置,该修补架装置包括有可移动的框架主体以及用于定位该框架主体与轨道间距的定位装置,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有支撑梁以及安装在该支撑梁上部的操作平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有用于定位支撑梁所在位置的槽钢以及用于定位槽钢与轨道间距的定位杆,所述槽钢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搭建可与隧道轨道形成一定稳定间距的框架主体,使得该框架主体在不影响正常轨道运输的同时完成对隧道顶部弧形圆形的作业,提升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同时保障了安全性,且该种框架主体在搭建后不需再次拆除搭建,省去了拆装、倒运工序,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补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用移动修补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中成型隧道的上半部分需要进行缺陷整治和清理工作,现有技术是采用临时搭建的支架进行施工,在搭建之家过程中需要将支架零件搬运至待作业位置,因搭设的简易支架需要5米高,2米宽,所以至少需要4人一同搭建完成工作,搭建时间至少需要30分钟,费事费力,同时所搭建的支架较难搭建出侧翼平台,这就使得搭建后的支架在实际使用中工人很难对隧道弧形顶部的两侧进行修补,无形中增加了施工人员的作业风险,当在搭设平台范围内完成好修补工作后需要移动至下一个工位,又需要对支架拆除,搭建过于频繁,影响实际作业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用移动修补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用移动修补架装置,该修补架装置包括有可移动的框架主体以及用于定位该框架主体与轨道间距的定位装置;
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有支撑梁以及安装在该支撑梁上部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有置于顶部的中央平台以及置于该中央平台下方两侧翼的侧翼平台,所述中央平台和侧翼平台用于适配隧道弧形圆顶所属的弧形面不同区域位置;
所述侧翼平台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并通过连接杆与中央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有用于定位支撑梁所在位置的槽钢以及用于定位槽钢与轨道间距的定位杆,所述槽钢与定位杆固定连接。
所述侧翼平台的边缘处与中央平台的边缘处形成30度夹角。
所述中央平台上设置有护栏。
所述支撑梁上固设有用于操作人员攀爬至中央平台或侧翼平台的扶梯。
所述支撑梁的底部安装有滑轮。
所述框架主体的高度为5米。
所述中央平台的长度为2米。
所述侧翼平台延伸出支撑梁的长度为1米。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搭建可与隧道轨道形成一定稳定间距的框架主体,使得该框架主体在不影响正常轨道运输的同时完成对隧道顶部弧形圆形的作业,同时该种框架主体设置有中央平台以及侧翼平台,可适配隧道顶部的弧形结构,提升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同时保障了安全性,且该种框架主体在搭建后不需再次拆除搭建,省去了拆装、倒运工序,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且该种修补架移动方便,仅需2人便可完成作业,同时该种修补架结构不复杂,可一次加工多次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人员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5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排烟风机柜的吸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税务风险管控实验教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