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叶千斤拔组培苗瓶外水培生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7720.8 | 申请日: | 201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5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蔡锦源;莫晓宁;余启明;谢琳;张佳艳;李艾;廖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南宁胜荣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关文龙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 拔组培苗瓶 外水 生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大叶千斤拔组培苗瓶外水培生根装置,包括有培养槽板和漂浮板,所述培养槽板的上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培养苗种植孔,多个所述培养苗种植孔的两侧逐一对称设有柔性苗木固定夹,所述柔性苗木固定夹的底部与所述培养槽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培养槽板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第一螺杆,四个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培养槽板和所述漂浮板;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与所述培养槽板的上表面接触,且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与所述漂浮板的下表面不接触;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母。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两个第四螺杆贯穿多个漂浮板以及两个第五螺杆贯穿多个漂浮板后连接固定,保证有足够的浮力防止组培苗沉入水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织培养苗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大叶千斤拔组培苗瓶外水培生根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统称为组培苗,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其中组培苗生根培养,是形成完整植株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一般采用透明材质的培养瓶,并在培养瓶中添加组织培养所需的培养基。然而由于培养瓶大小有限,因此难以满足工业生产所需。若将组培苗移出瓶外进行生根培养,虽然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量,但是现有组培苗瓶外生根培养装置过于简陋,通常很难固定组培苗,易导致组培苗长歪、长斜等,断枝等问题,还由于组培苗较小,部分组培苗易发生脱落而沉入水底引发组培苗根、茎和叶腐烂而死亡,最终导致组培苗成活率降低,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大叶千斤拔组培苗瓶外水培生根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大叶千斤拔组培苗瓶外水培生根装置,包括有培养槽板和漂浮板,所述培养槽板的上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培养苗种植孔,多个所述培养苗种植孔的两侧逐一对称设有柔性苗木固定夹,所述柔性苗木固定夹的底部与所述培养槽板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培养槽板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第一螺杆,四个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培养槽板和所述漂浮板;
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与所述培养槽板的上表面接触,且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与所述漂浮板的下表面不接触;
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母。
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培养槽板和所述漂浮板后通过四个所述第一螺母相互啮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培养槽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螺杆,两个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螺母,两个所述第二螺杆贯穿多个所述培养槽板后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螺母相互啮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培养槽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螺杆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三螺杆,两个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三螺母,两个所述第三螺杆贯穿多个所述培养槽板后通过两个所述第三螺母相互啮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柔性苗木固定夹包括支撑杆和固定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一侧设有可伸缩杆,所述可伸缩杆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固定夹内,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的一端设有凸块,且所述固定夹的另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凸块相互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漂浮板的中心处设有过滤网,且所述漂浮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第四螺杆,所述第四螺杆的一端设有第四螺母,两个所述第四螺杆贯穿多个所述漂浮板后通过所述第四螺母相互啮合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未经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77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极管整形加工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包装袋口开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