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浇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8266.8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2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伟键 |
主分类号: | A01G25/14 | 分类号: | A01G2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3100 广东省清远市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浇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浇水器,该浇水器包括瓶体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配合在瓶体的顶部,所述喷头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底部的进水口处连接有吸水管道,所述吸水管道延伸至瓶体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前侧设置有储电装置,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水泵上方的出水管道部分上设置有阀门机构,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口端部分分别为雾化出水管道和普通出水管道,所述雾化出水管道和普通出水管道贯穿到喷头的前壁面外,所述雾化出水管道上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储电装置与雾化装置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智能喷水,而且能通过阀门机构实现喷水和喷雾之间的切换,达到控制不同植物的洒水量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洒水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浇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种植植物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不同种种类的植物对水需求量是不同的,在浇水过程中,浇水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但现有的浇水器多数以直接向植物注水的方式进行,从而造成某些植物因为水分较多死亡的情况出现;而且在浇水过程中需要人力对浇水器进行倾侧才能使浇水器中的水流出,需要多次重复这些动作,容易使人感到劳累;因此,有必要地对浇水器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智能喷水,而且能通过阀门机构实现喷水和喷雾之间的切换,达到控制不同植物的洒水量要求的智能浇水器。
为达到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浇水器,该浇水器包括瓶体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配合在瓶体的顶部,所述喷头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底部的进水口处连接有吸水管道,所述吸水管道延伸至瓶体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前侧设置有储电装置,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水泵上方的出水管道部分上设置有阀门机构,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口端部分分别为雾化出水管道和普通出水管道,所述雾化出水管道和普通出水管道贯穿到喷头的前壁面外,所述雾化出水管道上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储电装置与雾化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泵的上侧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上的按钮位于喷头外侧壁面上,所述储电装置与按钮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按钮开关与水泵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外壳、阻塞块、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抓柄,所述外壳包裹在出水管道上,所述雾化出水管道和普通出水管道贯穿外壳的前端壁面,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从外至内分别贯穿喷头、外壳和出水管道的后端壁面并延伸至出水管道内,所述阻塞块连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内侧端上,所述第一抓柄连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外侧端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阻塞块与雾化出水管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阻塞块与普通出水管道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贯穿的外壳壁面处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前端部分上开设有通水孔。
进一步,所述雾化装置上的第一开关按钮位于喷头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喷头的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抓柄,所述瓶体的底部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能实现智能喷水,而且能通过阀门机构实现喷水和喷雾之间的切换,达到控制不同植物的洒水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雾化出水管道和普通出水管道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雾化出水管道处于关闭状态和普通出水管道均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雾化出水管道处于开启状态和普通出水管道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伟键,未经黄伟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8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