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桡动脉止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9211.9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4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霞;罗凤;张进泓;熊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霞;罗凤;张进泓;熊倩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水淼 |
地址: | 40001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动脉 止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腕带、气囊、弹力带、海绵、卡扣机构、螺旋调节杆、隔板、调节气囊和气囊充气球,所述腕带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扣机构,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所述腕带中部的下表面,并可拆卸连接有气囊充气球,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气囊上表面,所述螺旋调节杆穿插设置在所述腕带中部位置,一端抵接在所述隔板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调节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腕带下表面,所述弹力带粘连在所述气囊下表面,且两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腕带下表面,所述海绵固定连接在所述弹力带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实现了对出血点压迫力量的粗略调节和精细调节,能有效避免出现感染、疾病传播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桡动脉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桡动脉穿刺技术作为一项常规医疗技术及护理操作,广泛应用于目前的医疗活动中。尽管该技术具备诸多优点,但穿刺后止血一直是困扰广大医护人员的一大难题。理想的术后止血处理应长时、持续、压力递减式压迫止血,处理不当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止血不足会导致局部大量动脉性出血或皮下血肿,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和生理痛苦,止血过度则可能导致手部血液循环障碍,桡动脉闭塞,甚至手部缺血性坏死。传统的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处理常由医护人员对穿刺点行手工压迫,继之以敷料和绷带进行局部加压包扎以维持对穿刺点的压力达止血目的。该方法须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对行医经验依赖程度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医疗成本,而加压包扎的方式难以实现灵活的减压处理,增加了并发症风险。近年来,伴随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桡动脉穿刺技术的应用愈加频繁,其并发症风险也愈加凸显。新近出现的大批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状况,但是长时间的使用,会压迫病人的血液循环,引起肢体麻木,并且同一装置重复使用,可能会造成感染等问题并没有被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桡动脉止血装置,以解决长时间的使用,会压迫病人的血管,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肢体麻木,并且同一装置重复使用,可能会造成感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腕带、气囊、弹力带、海绵、卡扣机构、螺旋调节杆、隔板、调节气囊和气囊充气球,所述腕带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扣机构,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所述腕带中部的下表面,并可拆卸连接有气囊充气球,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气囊上表面,且与所述腕带下表面接触,所述螺旋调节杆穿插设置在所述腕带中部位置,一端抵接在所述隔板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调节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腕带下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和所述卡扣机构之间,所述弹力带粘连在所述气囊下表面,且两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腕带下表面,所述海绵固定连接在所述弹力带下表面,且与所述气囊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气囊入口上设置有单向阀和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出口连接所述气囊入口,进口连接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可拆卸连接有气囊充气球,更方便调节气囊的压力大小,拆卸气囊充气球使整体装置更轻便。
优选的,所述调节气囊每两个之间通过通气管道连通,在该通气管道的中部设置有进气阀,调节时更方便,避免多次重复操作。
优选的,在所述腕带两端的下表面上分别可拆卸粘接有消毒薄膜,每当使用一次过后,便拆下一层,避免与上一次使用者发生间接接触,提升使用者的心里舒适度,而且使用完过后可以再次添加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霞;罗凤;张进泓;熊倩,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霞;罗凤;张进泓;熊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92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术后用抬高脚垫
- 下一篇:一种用于涂布白纸板生产用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