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炉膛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9267.4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马启磊;许文良;张科;洪皓月;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大唐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3/00 | 分类号: | F23C3/00;F23C5/08;F23M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苏园园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锅炉 炉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站煤粉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炉膛,包括至少6个竖直设置的侧壁,其中前侧壁、后侧壁平行设置,前侧壁左边缘与后侧壁左边缘之间、前侧壁右边缘与后侧壁右边缘之间均至少设置两个侧壁;前侧壁、后侧壁上均设置有燃烧器,且炉膛上、下端均设开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至于形成死滞区,改善了炉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而减轻可能产生的高温腐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站煤粉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炉膛。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污染物排放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控制NOx的排放燃煤电厂一般都采用低NOx燃烧控制技术。
采用低NOx燃烧系统的锅炉,下炉膛燃烧过量空气系数一般设计在0.8左右,以形成炉内局部还原性气氛,从而抑制NOx的生成,但是,还原性气氛的存在同时会增加炉膛结渣和水冷壁腐蚀等风险;另一方面,靠近炉膛墙角处的烟气流动性较差,存在着回流区,还原性的气氛在该处停留时间较长,造成这里更为严重的高温腐蚀。高温腐蚀问题几乎涉及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旋流燃烧墙式燃烧、W型火焰燃烧等几乎所有炉型,成为困扰电厂日常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常用的减轻或防止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方法有:1.对水冷壁管进行高温喷涂防腐材料的方法,如铝铁合金粉、高铬复合粉,或采用渗铝管等,但这类方法成本较高,而且防护周期较短;2.在锅炉左、右墙上安装贴壁风,但采用贴壁风系统投资较大,结构复杂,且贴壁风需要较大的风速,易影响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几种防止高温腐蚀的方法效果都不理想。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炉膛结构形式及相应的燃烧器布置方法以有效减轻锅炉水冷壁的高温腐蚀问题而不影响锅炉低NOx的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电站煤粉锅炉高温腐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炉膛,包括至少6个竖直设置的侧壁,其中前侧壁、后侧壁平行设置,前侧壁左边缘与后侧壁左边缘之间、前侧壁右边缘与后侧壁右边缘之间均至少设置两个侧壁;
前侧壁、后侧壁上均设置有燃烧器,且炉膛上、下端均设开口。
传统炉膛中,从燃烧器喷射出的旋转煤粉气流,在炉膛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传统的炉膛由于存在着四个角壁,易形成烟气死滞区,进而产生高温腐蚀,而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炉膛,由于设置至少6个侧壁,从燃烧器喷射出的旋转煤粉气流,在炉膛内充分燃烧,产生高温烟气,炉膛左右两侧的烟气能够与炉膛中部的烟气形成较好的相互流动,不至于形成死滞区,改善了炉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而减轻可能产生的高温腐蚀。
优化的,所述侧壁设置6个,且各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燃烧器。具有此6个侧壁的炉膛,可以避免常规炉型在角落处产生烟气死滞区,降低近壁面处的还原性气氛,避免或减轻可能发生的腐蚀;又由于每个侧壁上都安装有燃烧器,可以防止常规炉型存在着的火焰贴边或直接冲刷左右侧墙管壁的现象,使炉内燃烧过程主要发生在炉膛中部,从而有效预防受热面的磨损、减少热偏差和防治屏过结焦等。
优化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加工且防止产生高温腐蚀的效果较好。
优化的,所述侧壁设置6个,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前侧壁、左后侧壁、右前侧壁、右后侧壁,所述左前侧壁与左后侧壁连接处、右前侧壁与右后侧壁连接处均设置有二次风喷口。具有此6个侧壁的炉膛,可以避免常规炉型在角落处产生烟气死滞区,降低近壁面处的还原性气氛,避免或减轻可能发生的腐蚀;又由于二次风喷口喷出的两股二次风,提高了斜墙表面的氧量,改善了炉内的空气动力场,使炉内燃烧过程主要发生在炉膛中部,避免高温烟气直接冲刷管壁,有效预防受热面的磨损、减少热偏差和防治屏过结焦等。
优化的,所述前侧壁与左前侧壁、右前侧壁之间的夹角均为1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大唐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大唐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92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