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科诊疗药剂喷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1226.9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8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明;孙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明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科 诊疗 药剂 喷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科诊疗药剂喷洒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内壁均镶嵌有轴承,所述入药软管的一端连通有入药硬管,所述储液管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所述药液暂存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洒头,所述药液暂存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罩。设有入药软管、入药硬管、调节杆和夹紧块,能够通过入药软管调节入药硬管的药剂入口的角度,便于药剂瓶添加药剂,设有轴承、转杆和储液管,便于根据需要调节药剂入口的角度,便于药剂的喷洒,设有喷洒头、调节阀和玻璃罩,能够进行分流喷洒,使得药剂的喷洒面积大,喷洒的更均匀,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科诊疗药剂喷洒器。
背景技术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在诊疗时常需要使用药剂喷洒器将药剂喷洒在病人的身体外部。
现有的中医科诊疗药剂喷洒器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药剂入口是固定的,药剂入口的角度不能调节,不方便药剂瓶添加药剂,导致药剂流出,造成不必要的药剂浪费,另外,喷洒头的喷洒角度不方便调节,不方便药剂的喷洒,再者,药剂的喷洒面积小,喷洒的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科诊疗药剂喷洒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中医科诊疗药剂喷洒器药剂入口是固定的,药剂入口的角度不能调节,不方便药剂瓶添加药剂,导致药剂流出,喷洒头的喷洒角度不方便调节,不方便药剂的喷洒,药剂的喷洒面积小,喷洒的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医科诊疗药剂喷洒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内壁均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的背面连通有入药软管,所述入药软管的一端连通有入药硬管,所述储液管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装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底部和入药硬管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储液管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有药液暂存箱,所述药液暂存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洒头,所述喷洒头的外侧设有调节阀,所述药液暂存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罩,所述支撑架内壁的底部设有U形垫,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储液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推杆。
优选的,所述入药硬管的一端设有盖帽。
优选的,所述药液暂存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和储液管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紧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紧块之间设有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喷洒头的数量至少为五个,所述喷洒头均匀分布在药液暂存箱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明,未经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12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打针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门窗生产的切割机上料装置